明朝科举曾采取分卷录取制度,明仁宗规定“自今科场取士,南取六分,北取四分”;到明宣宗、英宗时,又分为南卷、北卷、中卷,各区分卷录取,占比为55%、35%、10%。这反映出
A. 遴选优秀人才利国利民 B. 地域文化的独特性
C. 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性 D. 科举选才公正公平
《宋刑统》规定:“诸侵街巷阡陌者,杖七十”,“其有穿穴垣墙以出秽污之物于街巷,杖六十。主司不禁与同罪。”这表明
A. 宋朝刑罚较为严酷 B. 市坊不分造成市镇混乱
C. 城市商品经济繁荣 D. 经济发展推动城市治理
近年考古发掘的西汉海昏侯刘贺(公元前93/92年—前59年)墓,出土有两枚印章(见下图),还有数量惊人的金器、青铜器、铁器、玉器、漆木器、纺织品、陶瓷器以及大量竹简、木牍。对材料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 印章沿用了秦统一文字的字体 B. 精美器皿大多出自田庄手工业
C. 竹简木牍可能记载有佛教经典 D. 王国侯国对中央集权威胁巨大
公元前七世纪末,王畿内原邑的人民,以“夫谁非王之姻亲”自夸。这一现象说明
A. 分封制渐趋衰落 B. 民众普遍攀附王亲贵戚
C. 宗族凝聚力强化 D. 宗法制下庶子后裔平民化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阮元(1764~1849年),生于扬州府城一个文武兼备的家庭。幼年、少年时代受父母的精心教育,为日后的学业精进打下良好的基础。阮元的家乡扬州府地处南北大运河咽喉之要津,讲学与办学之风甚盛,外地文士与当地士人结合,切磋学问,既培养了人才,也造成文风兴盛。阮元在家乡有机会向学有专长的人学习及与友人研讨学问,离开故里也能向乡前辈讨教。
阮元是一个勤奋的人,聪明好学,在读书时多少注意学以致用,不间断地研究学问,在治学中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去做,不是为标新立异而创异说。经学、文字学、金石学、天文历算学、史学、地理学、校勘学,无不涉猎,尤专于经学,编撰有《掌经室集》《畴人传》《十三经校刊记》《经籍幕话》《积古斋钟鼎弃器款识》《国史儒林传》等巨著。
李元度说:“以经术文章主持风会,而其人又必聪明早达,扬历中外,兼享大年,其名位著述足以卉冕群才,其力尤足提倡后学,若仪征相国,真其人也。”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阮元取得突出的学术文化成就的因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阮元学术文化成就的影响。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以下条款摘自1945年7月美、英、中三国政府领袖对日本发表的《波茨坦公告》:
(六)欺骗及错误领导日本人民使其妄欲征服世界者之威权及势力,必须永久剔除。盖吾人坚持非将负责之穷兵黩武主义驱出世界,则和平安全及正义之新秩序势不可能。
(八)开罗宣言之条件(日本必须把侵占的中国领土归还中国)必将实施,而日本之主权必将限于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及吾人所决定其他小岛之内。
(l)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波茨坦公告》得以发表的历史条件。
(2)近期有学者指出:“《波茨坦公告》是解决当前中日争端的合法依据。”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