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漫画原载于1942年《新天津画报》(漫画右侧繁体字为:“那边好?用冷静的头脑衡量一下吧”)。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A. 日本在华加强文化侵略 B. 中共抗日获得民众支持
C. 国民政府推行一党专政 D. 日伪政权意图笼络民心
钱基博指出:“启超避地日本,既作《清议报》,丑诋慈禧太后;复作《新民丛报》,痛诋专制,导扬革命。邹容《革命军》等先后出书,海内风动,人人有革命思想矣!而其机则自启超导之也。”材料表明梁启超
A. 主张实行民主共和制度 B. 反对君主专制
C. 促使民主革命思想产生 D. 放弃改良主张
自明中叶以来,江南丝织业市镇及其四乡,逐渐把养蚕缫丝以及丝织业作为主业,成为家庭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以出产“濮绸”闻名的濮院镇,四乡农家的经营重心已由农业转移到蚕桑丝织业,即从农业转移到乡村工业,而把农田耕作看作副业。这种变化表明江南市镇
A. 出现了早期工业化的特征 B. 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
C. 重农抑商政策已有所松弛 D. 农产品商品化的趋势日益增强
浦江县(今属浙江金华市)有“义门郑氏”,家族累世同居,用儒家伦理管理家族,《宋史》、(元史》中以“孝友”或“孝义”的名义为他们立传,多次受朝廷表彰,成为社会楷模。元末农民起义军进入浦江县,也都互相告诫不得侵犯郑氏家族,并派兵保护郑氏府第。材料表明
A. 理学成为社会主流的价值取向 B. 政府鼓励大家族的发展
C. 各派势力都力图拉拢地方豪强 D. “义门”的兴起缘于理学推动
北宋中前期,皖北地区人口维持在五十万户左右,沿汴河(通济渠)两岸兴起了柳孜、蕲、墉桥、灵壁等商业大镇。金代时,汴河逐渐湮废,皖北地区的经济逐渐衰落,人口和北宋相比下降了近64%。元朝时撤并了归德府所辖的临涣、符离等八个人口不满千户的县。这说明
A. 经济重心逐渐向南转移 B. 交通是影响皖北商业的最主要因素
C. 民族政权轻视农业发展 D. 皖北地区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下降
《诗经》中属于西周中前期的作品对周王多显示崇拜之情;后期的作品中,则出现了很多指斥周王的诗作,与此同时,赞颂诸侯和贵族的作品明显增多。材料反映西周后期
A. 宗法制度逐渐崩溃 B. 贵族势力迅速崛起
C. 王权观念发生变化 D. 文学风格出现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