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图中所反映的历史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 该制度是汉朝时期针对国情的独创 B. 该制度的出现是为了加强君主集权
C. 该制度的出现曾有利于地方的发展 D. 汉景帝采取推恩令收回了封国土地
关于蒙恬主持修长城一事,秦二世以其“绝地脉”而杀之;司马迁认为其“阿意兴功……遇诛为宜”;而郭嵩焘认为“蒙氏固将也,以任边事,其职应然”,不应被处死。以下立意与材料结合最恰当的是
A. 崇尚科学,反对风水迷信 B. 职务追责,应科学而适度
C. 千古长城,功过难以评述 D. 评论历史,应该辩证而为
周代等级层次纷繁,社会统治权力亦层层相叠压,周王的地位虽然至高无上,但其所直接臣属的仅限于诸侯及周王朝的公卿一级,各国诸侯虽然不敢觊觎周王之位,但很少有与周王同心同德者。这表明周代
A. 权力体系内部蕴含分裂的因素 B. 天子尚未拥有国家的最高权力
C. 家国同构促进周代稳定与发展 D. 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紧密结合
公元前656年,周惠王欲废太子郑而立王子带。管仲对齐桓公说:“今应具表周王,言诸侯愿见太子,请太子出会诸侯。太子郑一出,他与诸侯之间的君臣关系已定,王虽欲废立,也难行其事。”齐桓公从之。惠王不乐,但因齐国强大,只得许诺。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 齐桓公恪守宗法分封制 B. 诸侯僭越天子之礼
C. 礼乐制度荡然无存 D. 周王失去了“共主”地位
《左传·襄公十二年》:“秋,吴子寿梦卒。(襄公)临于周庙,礼也。凡诸侯之丧,异姓临(临,哭也)于外,同姓于宗庙,同宗于祖庙,同族于祢庙。”材料反映了
A. 分封制等级森严 B. 奴隶制渐趋强化
C. 宗法制亲疏有别 D. 封建制尊卑有序
唐代诗人杜甫在《望岳》中有:“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的诗句。诗中“齐鲁”的出现是源于西周的分封制。受封于“齐”的是哪一类
A. 王室子弟 B. 功臣 C. 古代帝王后代 D. 诸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