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庙号改革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一项重要内...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庙号改革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公元398年,拓跋珪迁都平城,仿中原传统制度设立太庙,早先草原部落联盟时代的首领以“太祖”“高祖”等庙号受到祭祀,他们的子孙被封为王公,享有政治军事特权,成为北魏政权的统治支柱。孝文帝下令改革庙号,宣称按“宗有功、祖有德”的原则,推最先实现在中原进行统治的拓跋珪为太祖,不再为拓跋珪以前的祖先设庙祭拜。因太祖拓跋珪以后只有五位皇帝去世,为了不违“天子七庙”这一儒家礼制,孝文帝甚至前无古人地在太庙中为自己虚设一庙。庙号改定后,孝文帝下令,“非太祖子孙”及异姓封王、公、侯、伯者,皆降一等。

——据吕思勉《魏晋南北朝史》

(1)根据材料,概括孝文帝庙号改革的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孝文帝推行庙号改革的意义。

 

(1)确立新的原则,不再尊奉部落首领;确立北魏创立者拓跋珪的地位;突破礼制,为自己虚设一庙;将庙号改革与爵位改革结合。 (2)宣示北魏政权将抛弃草原传统,全面融入中原;表明改革决心;削弱鲜卑贵族的政治军事特权,减少改革阻力。 【解析】 (1)由材料“早先草原部落联盟时代的首领……成为北魏政权的统治支柱。”,可见孝文帝庙号改革不再尊奉部落首领。由材料“推最先实现在中原进行统治的拓跋珪为太祖,不再为拓跋珪以前的祖先设庙祭拜”,可见确立北魏创立者拓跋珪的地位。由材料“孝文帝甚至前无古人地在太庙中为自己虚设一庙”,可见突破礼制,为自己虚设一庙。由材料“庙号改定后……异姓封王、公、侯、伯者,皆降一等。”,可见将庙号改革与爵位改革结合。 (2)由材料“宗有功、祖有德”和“儒家礼制”,可见孝文帝推行庙号改革是要宣示北魏政权将抛弃草原传统,全面融入中原。而原先草原部落享有政治军事特权,现在庙号与爵位改革相结合,是要削弱鲜卑贵族的政治军事特权,减少改革阻力。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近代以来,在列强的压力下,中国被迫开放了一系列通商口岸。自1898年至1910,清政府又主动开设了30余个商埠。

图9清末自开商埠分布示意图

——据严中平等编《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等

从材料中提取一个有关自开商埠的信息,并加以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要求。

材料一社会救济是中国古代历朝实施“仁政”的重要内容,主要依赖于政府财政。明初设养济院收孤苦无靠者,按月发口粮。明律规定:“凡鳏寡孤独及笃废之人,贫穷无亲属依倚,不能自存,所在官司应收养而不收养者,杖六十。”这是正律中首次纳入社会救济保障条款。清代的法律也有关于社会救济的规定,主要有灾荒救济,高龄老人养赡,设栖流所以收养流浪贫民,孝子节妇贫苦者救济,贫穷读书人救济等。

——摘编自邓云特《中国救荒史》等

材料二英国圈地运动开始后,偷盗者、乞讨者等日益增多,社会不安定因素急剧增加。1601年,英国颁布济贫法。救济办法因类而异,凡年老及丧失劳动力者,在家接受救济;贫穷儿童则在指定的人家寄养,长到一定年龄时送去做学徒;流浪者被关进监狱或送入教养院。1834年,新济贫法规定,有劳动能力的失业者必须进“贫民习艺所”,才能得到救济,而那里的条件比最低工资收入的自由劳动者还要恶劣得多。

——摘编自陈晓律《英国福利制度的由来与发展》

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中国明清时期救济制度和英国近代济贫制度实施的共同目的,并指出其救济方式的异同。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英国近代济贫制度相比,西方现代福利制度有哪些发展。

 

查看答案

英国工业革命接近完成之际,卡莱尔在《文明的忧思》中发出感叹:“当整个国家仅仅只在乎金钱和被金钱所主宰的时候,再下一步便不是踏在地上,而是悬在深不见底的深渊上空。”可见,卡莱尔注意到了英国

A.煤矿大量开采导致土地塌陷           B.工业革命中社会财富急增

C.经济发展与人文精神的对立           D.工业革命中人文精神缺失

 

查看答案

下面5副图为近代以来具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这5幅作品反映出近代以来

A.传统美术流派相继被淘汰            B理性思维的不断深化

C.批判精神备受重视的趋势           D美术流派演变的历程

 

查看答案

A. 社会舆论呈百花齐放之势

B. “倾束缚亟待突破

C. 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渐入人心

D. “两个凡是名存实亡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