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世纪时,德国古史学家马可·敦刻尔、布克哈特都对...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世纪时,德国古史学家马可·敦刻尔、布克哈特都对雅典民主持严厉的批到态度,而对古风时代的贵族统治则无限景仰。另一位古史学家贝特则极为推崇马其顿的腓力二世。但同一时期英国伟大的古史学家乔治·格罗特强调:“我们只须把它们与任何其他古代政体比较一下,便会毫不踌躇地宣称它们具有无可怀疑的优点。”在英国另一位史学家马哈菲的笔下,阿提卡时代、阿提卡文化几乎成了古典时代希腊文化与民主的代名词。

请运用世界近现代史的史实,选择材料中某一观点进行分析和评价。

 

示例: 观点:我认为英国古史学家称赞雅典民主这一观点是合乎历史的。 分析:17世纪英国光荣革命后颁布《权利法案》从而建立起君主立宪制度;18世纪英国责任内阁制正式形成,君主立宪制度不断完善;英国工业革命爆发后,工业资产阶级要求议会改革,1832年议会改革扩大了资产阶级统治的基础,为工业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保障。 评价:英国崛起的历史证明了民主政治比其他政体更有优势。 【解析】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旨在考查学生分析归纳及知识运用的能力,解题时首先应该分析提炼观点,分析材料可知有两种观点,一是德国古史学家推崇的雅典古典时代的贵族政治,严厉批判雅典民主,二是英国古史学家极力称赞雅典民主,其次需要选择其中一种观点加以分析和评价,第一步提出自己的看法,然后对该观点进行分析,最后评价。 点晴:紧扣材料中德国古史学家与英国古史学家的观点,选择其中一个,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论述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是较早注意人口问题的古代国家,公元前八世纪初,周宣王曾“料民于太原”。秦国商鞅变法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推行全国人口登记和招徕邻国农民的方式来快速增加人口,从汉至唐,绝大多数思想家也呼吁人口增殖,如汉代的贡禹,国时的曹操,唐代的刘晏等。时至宋代,地广人稀的现象早己不复存在,人口压力渐大,一些敏感的知识分子开始提出适度人口或者减少人口的思想。但是,人口增殖的主流思想仍使得中国人口不断增加,如明初在全国推行“黄册”制度,以加强户口管理,还把最低婚龄降至男16岁,女14岁。到了清初,统治者更是废除了单独的人口税,实行“摊丁入亩”税制,即把原来征收的丁银全部摊入土地税内,这使得农民人身束缚逐渐削弱,增人不增税,刺激了人口的增长。到清末人口突破4亿,控制人口增长的理论才开始受到重视.

——摘编自王孝俊著《中国历史人口政策变迁》等

材料二在新中国建立初期,无计划生育促成第一次人口生育高潮的到来,面对生育高潮,政府逐步转向节制生育。但后来对马寅初控制人口理论的错误批判使得全国人口迅速增长,出现了新的生育高峰,导致国家正式把计划生育作为国策提出并全面阐述。1964年,国务院成立了计划生育委员会。l980年9月,中共中央在《致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中公开提出了“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的号召,由此在全国掀起了计划生育工作的高潮,计划生育由地方城市全面铺开到城乡全体。1982年,党的十二大把计划生育确定为中国长期实行的一项基本国策,同年11月写入新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001年12月,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以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计划生育基本国策有了国家基本法律的保障。

——摘编自《中国计划生育活动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我国古代人口问题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新中国成立后人口政策的主要变化及启示。

 

查看答案

法国共产党员亨利·巴比塞所著《斯大林传》的俄文译本于1936年出版,定价低廉到只要l卢布,印数则达到30万册。这主要是因为该书旨在

A. 揭露历史真相    B. 颠覆马恩学说    C. 宣传法国革命    D. 鼓励个人崇拜

 

查看答案

读《1832—1935年英国内阁中贵族人数变化》表,对其包含的历史信息分析合理的是

 

A.英国民主政治的发展使贵族数量减少

B.英国政治变革呈现出渐进式特征

C.英国内阁权力随贵族数量变化而调整

D.工业化进程决定英国贵族的地位

 

查看答案

美国金融中心纽约始建于17世纪初,原名叫新阿姆斯特丹,17世纪中后期新阿姆斯特丹改名为纽约。纽约名称的变化反映的是

A. 美国金融的崛起    B. 荷兰商业的繁华

C. 殖民霸权的更替    D. 英国科技的先进

 

查看答案

恩格斯曾直截了当地称克利斯提尼改革后的雅典为“民主共和国”。恩格斯的观点主要源于克利斯提尼推行的

A. 以财产为依据的等级制    B. 以地域为基础的选举制

C. 为公民提供参政观剧津贴    D. 用陶片放逐危害民主者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