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雅斯贝尔斯认为,公元前800至公元前200年之间,尤其是公元前600至前300年...

雅斯贝尔斯认为,公元前800至公元前200年之间,尤其是公元前600至前300年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文化史家借用这一概念,将春秋战国称为中国文化的“轴心时代”,原因是春秋战国时期

A. 结束分裂完成统一    B. 社会转型全面完成

C. 文化走向基本成型    D. 儒学兴起成为大宗

 

C 【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儒家思想形成并成为蔚然大宗,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本格局,后世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故C选项正确;分裂到统一,属于政治方面,与材料的文化方面不一致,故A选项错误;B选项过于抽象,不吻合材料主旨,故B选项错误;D选项单纯强调儒学成为大宗,没有从整个中国文化的角度分析,故D选项错误。故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平阳公主是唐高祖李渊的三女儿,嫁给柴绍为妻。617年李渊起兵反隋后,她独自奔赴鄠县(在今陕西户县北),把在那里的庄田处理掉,散家财用以招募勇士,得到数百人响应。那时,鄠县一带有几支胡人队伍,各数千人。她派家奴马三宝一一说服,使他们都归顺入伍,后发展至七万人,声势大振,时称娘子军。

武德六年(623),平阳公主去世。唐高祖想以鼓吹送葬,主管人不同意,说这有违古俗,从来没有妇女用鼓吹送葬的。唐高祖却认为公主亲身经过多次战事,这难道是以前的妇女所有的吗?鼓吹是军礼,有何不可!平阳公主的葬礼最终还是使用了军礼。《旧唐书·柴绍传》有平阳公主的附传,《新唐书·诸公主传》也有她的传记。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平阳公主军功显赫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高祖厚葬平阳公主的原因。

 

查看答案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鲁尔危机平息后,法国在欧洲的地位日趋下降.1927年4月,法国外长白里安借美国老兵参加欧战10周年纪念之际,提议同美国缔结“废弃战争作为国家政策工具的永恒友好”条约。美国认为此类条约有利于稳定欧洲局势,确保美国投资的安全,遂表示原则上接受法国的建议。经过各国之间的谈判,1928年8月27日,美、法、英、德、日、意等15国在巴巴黎签署了《关于废弃战争作为国家政策工具的一般条约》,通称《非战公约》。至1933年,共有63个国家加入该公约。

各大国在井签署条约时都提出了保留条件,从而使公约实际上化为乌有,而对于蓄意谋划战争的侵略者来说,公约也只是一纸空文,但是,《非战公约》毕竟是20世纪20年代和平主义要求与和平主义运动的最高成就,它为各国政府放弃战争而用和平手段解决国际争端的原则奠定了法律基础,不失为一个重要的国际文件。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对德日主要战犯的审判,就是根据该公约的有关条款进行的。

——摘编自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

(1)根据材料归纳《非战公约》签署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非战公约》作简要评价。

 

查看答案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自唐末五代以来,“兵骄将悍”之劣风盛行,公元954年周世宗牵自指挥的高平之战就出现樊爱能、何徽等临阵脱逃并大肆洗劫的现象。周世宗为严肃军纪,严厉制裁不听号令的将领,将樊、何等七十二员战将按军法处斩,以整饬军纪。同时,周世宗认真总结历史经验,“乃命大筒诸军”,挑选勇武者编为禁军,加以整训。“由是士卒精强”。为了对付“锐于水战”的南唐水军,周世宗命造战船数百艘,又从南唐降卒中挑选水手数百人教习水战,经过几个月的训练,创建了一支雄壮的水军。

——摘编自《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研究》

(1)根据材料,概括周世宗军事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周世宗军事改革的影响。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世纪时,德国古史学家马可·敦刻尔、布克哈特都对雅典民主持严厉的批到态度,而对古风时代的贵族统治则无限景仰。另一位古史学家贝特则极为推崇马其顿的腓力二世。但同一时期英国伟大的古史学家乔治·格罗特强调:“我们只须把它们与任何其他古代政体比较一下,便会毫不踌躇地宣称它们具有无可怀疑的优点。”在英国另一位史学家马哈菲的笔下,阿提卡时代、阿提卡文化几乎成了古典时代希腊文化与民主的代名词。

请运用世界近现代史的史实,选择材料中某一观点进行分析和评价。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是较早注意人口问题的古代国家,公元前八世纪初,周宣王曾“料民于太原”。秦国商鞅变法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推行全国人口登记和招徕邻国农民的方式来快速增加人口,从汉至唐,绝大多数思想家也呼吁人口增殖,如汉代的贡禹,国时的曹操,唐代的刘晏等。时至宋代,地广人稀的现象早己不复存在,人口压力渐大,一些敏感的知识分子开始提出适度人口或者减少人口的思想。但是,人口增殖的主流思想仍使得中国人口不断增加,如明初在全国推行“黄册”制度,以加强户口管理,还把最低婚龄降至男16岁,女14岁。到了清初,统治者更是废除了单独的人口税,实行“摊丁入亩”税制,即把原来征收的丁银全部摊入土地税内,这使得农民人身束缚逐渐削弱,增人不增税,刺激了人口的增长。到清末人口突破4亿,控制人口增长的理论才开始受到重视.

——摘编自王孝俊著《中国历史人口政策变迁》等

材料二在新中国建立初期,无计划生育促成第一次人口生育高潮的到来,面对生育高潮,政府逐步转向节制生育。但后来对马寅初控制人口理论的错误批判使得全国人口迅速增长,出现了新的生育高峰,导致国家正式把计划生育作为国策提出并全面阐述。1964年,国务院成立了计划生育委员会。l980年9月,中共中央在《致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中公开提出了“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的号召,由此在全国掀起了计划生育工作的高潮,计划生育由地方城市全面铺开到城乡全体。1982年,党的十二大把计划生育确定为中国长期实行的一项基本国策,同年11月写入新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001年12月,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以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计划生育基本国策有了国家基本法律的保障。

——摘编自《中国计划生育活动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我国古代人口问题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新中国成立后人口政策的主要变化及启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