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时期 情况 明末清初 利玛窦绘制《坤舆万国全图》 注:...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时期

情况

明末清初

利玛窦绘制《坤舆万国全图》

注:利玛窦、汤若望等传教士同时把中国的《大学》、《论语》等典籍介绍到欧洲。有学者称之为“一次相互的启蒙”。

利玛窦、徐光启合译《几何原理》

邓玉函、王徽译绘《远西奇器说》

邓玉函、徐光启编订《崇祯历书》

汤若望、徐光启合译《泰西水法》

鸦片战争以后

林则徐雇人翻译《四国志》《各国律例》

魏源编写《海国图志》

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

江南制造总局翻译馆、上海同文馆(均为清政府所办)

徐寿翻译《化学鉴原》

李善兰翻译《方圆阐幽》、《垛积比类》

徐建寅翻译《声学》《电学》

甲午战争后

马君武翻译《卢梭民约论》(即《社会契约论》)

杨廷栋翻译《万法精理》(孟德斯鸠)

民国以后

陈独秀翻译《现代文明史》(法国薛纽伯著)

胡适翻译《最后一课》(都德著)、《弑父之仇》(莫泊桑著)

 

解读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

 

评分要求: 观点:观点源于材料,明确合理;观点可以从译书内容、主持者及其目的、影响、流向(由双向交流、平等互动到单向引入、主动学习)的变化等角度提炼。 论述:论据准确,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总结:可以从指出根源、规律趋势、经验教训、启示等角度进行总结。 示例: 观点:西学东渐中,译书内容的拓展促进了中国近代化的迸程。 论述:明末清初的译书,给中国带来了西方科技,为中国科技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19世纪40年代的译书介绍世界史地知识,有利于引导人们关注世界、打破“天朝上国”迷梦;19世纪60年代的译书传播近代科技,有利于中国工业化的启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译书介绍欧洲民主政治理论,推动了政治民主化的探索;民国初年的译书传播民主科学思想和文学等,极大地解放人们思想。 总结:随着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的加深,译书内容的范围不断扩大、对西学的了解日益深入,有助于中国的救亡图存和近代化进程。 【解析】此类对比分析的题目,解题时应坚持两条原则,首先是思考的顺序还是要从一般历史题 的三部分出发——背景、过程(内容)、影响,其次是按照先后顺序逐一地对比不同材料中可能存在 的信息点,不要想到哪写到哪,可以在草稿纸上罗列顺序与信息点。就本题来说,我们可以首先从背景方面来思考,一般来说,广义的背景可以包括原因、条件、目的等。那么,我们就看看原因角度有 没有具体的可以对比的信息点。结合表格材料,并没有直接的原因表现,但是从翻译传播西方书本的 内容来看,其中是涉及原因的,所以按照题目要求,可以首先列出信息一:翻译的书本种类更加全面;然后从原因方面去分析说明,明末清初大约是 17 世纪中期,西方随着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 客观上结合欧洲文明的传播,到了近代,随着鸦片战争打开国门,民族危机日益加深,不同时代不同 阶层的国人企图从西方寻找救国救民的途径。 接着从西学东渐的过程(内容)来看,表格材料可以提取出信息二:两个时期的主导者 发生了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末清初之所以西学东渐的主导者是西方传教士,一是因为中国实 行的对外政策逐渐闭关自守和传统知识分子受儒学影响不重视自然科学,而是因为宗教是西方扩展殖 民地的常用工具,到了近代,主导西学东渐的变成了中国人,其中前期多依托官方力量,后来向民间 和下层扩展,这和民族危机日益加深、民族资本的发展、新兴力量的出现与壮大密切相关。 其他的角度,可以从西学东渐的影响来对比、从表现出的特征等等来对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彩礼是订婚时男方向女方或女方家送一定数额的货币或实物,在当时男耕女织时社会形态下,妇女也是劳动力之一,当女子出嫁到男家后,女家即缺少了一个劳动力,为弥补女家因此而遭受的损失,男家就用彩礼来做补偿;从彩礼的标识意义来看,它意味着狩猎时代男子涉猎的“勇敢和技艺”,表示男子经受劳动考验,维持家庭生活的能力。因此,在以劳动为谋生手段的农耕社会,女家自然是选择彩礼多的男家,这并非嫌贫爱富,而是因生活需要所做出的选择。然而,这毕竟助长了奢侈淫逸之风。彩礼渐渐成为官位尊卑、门第高低的标识。即便门第不高,也以彩礼显富贵,以提高自家权位。社会上为准备婚礼财货而倾家荡产、家破人亡的事时有发生。对此,齐高帝代宋后,多次下诏禁止奢侈风气,禁止奢华婚礼成为一项法令。虽然规定婚礼要贯彻节俭,但奢华之风屡禁不止。与此同时,彩礼也为买卖婚姻提供了合法的获取钱财的方式,从而助长了买卖婚姻。

——于晓青《传统文化中的彩礼及其流变》

材料二:嫁妆是罗马古代社会妇女所能拥有的基本的、主要的财产。嫁妆对于古罗马妇女而言不仅仅是获取陪嫁物,更重要的是通过嫁妆得到父系家族财产的拥有权,从而获得社会地位。在古罗马社会嫁妆是女方家族对负担婚姻重荷的男方家族的一种补偿,是对女儿脱离父系家族从而失去其财产继承的一种补偿。罗马妇女作为女儿需要保护,生育子女需要保护,承担养育子女需要保护。给予妇女财产并不是让其与男性一样拥有财产,参与社会事务,而是社会需要妇女,社会发展需要妇女,妇女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使其不断改变着传统观念。罗马妇女通过嫁妆获得一定的财产,并在嫁妆制度的演变过程中,拥有了更多的财产及财产权,从而参与到社会财产分配之中,提高了她们在社会中的经济地位。

——何越《从嫁妆制度的变化看古罗马社会妇女的经济地位》

材料三:在1934年4月8日中央苏区颁行的《中华苏堆埃共和国婚姻法》中,已有了废除聘金、聘礼及嫁妆的规定。新中国成立后,我国1950年、1980年《婚姻法》和2001年修改后的《婚姻法》,均未对婚约和聘礼做出规定,且都规定了禁止买卖婚姻和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的内容。但目前我国很多地方仍存在把订婚作为结婚的前置程序,在农村尤盛。事实上,天价彩礼对家风、村风、民风的破坏远超想象。彩礼成了拦住爱情、亲情的高门槛,传统民俗变成了颠覆公序良俗的恶俗。攀比之风盛行,结婚彩礼逐步蜕变成了一种契约式的婚姻筹码。爱情被钞票“变卖”,婚姻被彩礼绑架,少数动辄挑着几百万上千万现金娶亲的人,又有多少人能真正幸福?——摘编自百度百科

(1)根据材料一、二,归纳中国古代彩礼和罗马嫁妆的异同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不同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婚姻中彩礼屡禁不止的原因和影响,并谈谈对当今农村天价彩礼的认识。

 

查看答案

1961年,肯尼迪当选美国总统后,提出的增加联邦教育投资、为老年人提供健康保险、大规模减税等立法方案均被国会否决,但他提出的加速太空开发的方案获得了国会的支持。这说明当时美国

A. 顺应知识经济发展要求    B. 政府缩小“福利国家”规模

C. 分权制衡原则受到冲击    D. 政府的决策受冷战思维影响

 

查看答案

斯塔夫里阿诺斯写道:“五年计划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尤其是因为同一时期西方经济的崩溃。社会主义不再是空想家的梦,它是发展中的事业。美国新闻记者林肯·斯蒂芬斯从苏联回国后声明:‘我看到了末来,它行得通。’因此,原先的怀疑态度转变为真正的兴趣,有时转变为模仿。”这反映了斯塔夫里阿诺斯

A. 强调全世界都要用苏联模式    B. 从全球视野看待斯大林模式

C. 主张用社会主义来改造西方    D. 认为苏联与西方应相互借鉴

 

查看答案

1784年到1810年间,英国人也是王权支持者的威廉•密特福德出版八卷本《希腊史》:阐明雅典民主政治的教训和“暴民”统治的弊端,说明英国立宪君主制是最为理想的政治制度。上述材料的主要观点是

A. 对雅典民主的批评源于英国的君主立宪政体

B. 对雅典民主的解释是作者阐发政治见解的方式

C. 英国的君主立宪政体比雅典民主政治更加完美

D. 威廉•密特福德是一个非常务实的政治家

 

查看答案

柏拉图认为,让哲学家的智慧受缚于法律僵硬的形式和教条,就等于让真知识服从于意见,让大智慧屈从于习俗与偏见。法律是因为一般人固有的缺陷而设立的,而哲学家却没有这样的缺陷。柏拉图的上述观点

A. 提倡哲学家主导法律的制定

B. 强调人的尊严和权威

C. 表达对现实不良政治的不满

D. 开创理性主义的传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