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政府与经济关系的问题既是政治学,也是经济学的核心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

政府与经济关系的问题既是政治学,也是经济学的核心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清朝一向奉行“重农抑商”的传统政策,但在20世纪初,清政府先后发布上谕,提出“矿律、路律、商律等类,皆应妥议专条”“通商惠工,为古今经国之要政,急应加意讲求……先订商律,作为则例”。制订和颁布了《钦定大清商律》等一系列经济法律、法规。

材料二关于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可以有两种政策,一种是没收,一种是赎买。……民族资产阶级是我们的朋友,解放前同我们一起反帝反蒋,解放以后仍然拥护共产党的领导,反对帝国主义,赞成土改、抗美援朝和镇压反革命。由于这个历史关系,对他们实行赎买政策,是合乎情理的……如果把资本主义工商业统统没收过来,不光管不过来,还会引起资本家的抵制或破坏,势必造成停业或减产。

——彭真《关于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问题》

材料三目前,全国农村已有90%以上的生产队建立了不同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反映了亿万农民要求按照中国农村的实际状况来发展社会主义农业的强烈愿望。不论采取什么形式,只要群众不要求改变,就不要变动。各级党的领导应向干部和群众说明,我国农业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集体化的道路,土地等基本生产资料公有制是长期不变的,集体经济要建立生产责任制也是长期不变的。

——1982《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初清政府经济立法的背景及其积极意义。

(2)依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新中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赎买政策和1982年实行“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原因。

(3)结合上述材料,谈谈政府政策的制定要遵循哪些原则。

 

(1)背景,甲午战败,列强对中国的经济掠夺严重破坏了中国的经济利益,实业救国思潮兴起,民族企业纷纷兴建。 意义:突破了重农抑商的传统政策,有利于工商业的进一步发展和社会的近代化,有利于维护中国的经济利益。 (2)实行赎买的原因,民族资本家在民主革命时期和建国初期拥护支持中国共产党,赎买可以提高民族资本家的积极性。 实行责任制的原因,人民公社不适应农村的生产力水平,日益阻碍中国农业的发展,各地不同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试验的成功。 (3)要符合生产力发展水平,要符合人民的利益。 【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背景可以从经济上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对中国的侵略和实业救国思潮影响加以分析;意义可以从打破传统重农抑商政策;有利于经济近代化;有利于维护经济主权加以考虑组织回答。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新中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赎买政策可以从人民民主统一战线中资产阶级对中国共产党的支持和发展生产调整生产关系的角度加以分析;1982年实行“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原因可以人民公社化对经济的阻碍和安徽重庆等地成功的实践加以理解组织。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一中是清政府经济立法,材料二是新中国初期对民族工商业进行改造;材料是中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综合上述几个材料可以从国情出发,实事求是,生产关系的调整要适合生产力发展需要,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加以分析。 考点:近代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清政府的经济立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经济体制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名师点睛】解答材料型非选择题要紧扣“两材”: 解答历史材料题,要紧紧依托两个“材”,一个是命题者提供的“材料”,这是解答试题的最主要的依据;另一个是教材,通过试题中材料的指引,回归教材。学生能把“材料”和“教材”完美地结合起来,回答问题就会得心应手。另外,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时,要辩证分析,一分为二地看问题,切忌片面。如本题答案就侧重依托材料中信息多角度思考论述,是依据“两材”的典型。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两次工业革命在促进了生产力巨大飞跃的同时也加强了人类不同地区之间的联系使世界逐渐连成一个整体。阅读下列图片和材料,回答问题:

图一早期火车机车                            图二早期汽车

请回答:

(1)图一所反映出的成就最早出现在哪一国家?为该成就奠定基础的伟大发明创造是什么?该时期在交通领域还有什么重要成就

(2)图二所示的交通工具是以什么为动力机器的?该时期标志性成就是什么?新兴的工业部门有哪些?请举两例。

(3)两次工业革命对世界市场的形成分别有什么影响?

 

查看答案

历代王朝的商业政策蕴含着一以贯之的经济思想,也会因时代变化而作出调整。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汉文帝变“抑商”政策为“惠商”政策。下令“开关梁,弛山泽之禁”。这些措施实行后,出现了“富商大贾周游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的隆盛局面。人民可以进入山泽自由樵采、捕捞,以补助生活。但文、景时期,抑商政策中之“市井之子孙亦不得仕宦为吏”的规定一直未取消。

材料二在西汉中前期,出现了“用贫求富”的热潮。求富最有效的途径是经商。经商也有经商的学问,商人们把“求利”看做是人生的主要追求目标,有“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的说法。为了求利而总结的经验,有“夫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刺绣文不如倚市门。此言末业贫者之资也”,还有“以末致财,用本守之”等。

——以上材料摘编自张传玺《简明中国古代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汉文帝“惠商”政策的做法和成效。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战国至汉文帝统治前“抑商”政策的主要目的。

(2)据材料二,概述西汉中前期的“求富”观念。

(3)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抑商”和“惠商”的关系。

 

查看答案

下列各项,属于中共十四大的主要内容是

A. 决定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B. 确定继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C. 提出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

D. 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查看答案

邓小平曾公开评价某次会议,“虽然过去我们已经进行了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但是我们仍然有足够的理由说,这是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的开端。”这次会议是

A. 中共八大    B.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 中共十二大    D. 中共十四大

 

查看答案

1990年,我国政府决定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作为开放龙头的是

A. 上海浦东    B. 广东珠海    C. 湖北武汉    D. 福建厦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