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全国县以上的工业企业减少2万个,加上1961年减少的2.4万个,共计减少了4.4万个,相当于1960年底工业企业总数的45%;工业总产值指标比1960年下降了47%,重工业下降了57%,轻工业下降了26%。出现这一结果的直接原因是
A. “大跃进”运动破坏了社会生产力 B.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的贯彻
C. 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封锁 D. 国民经济急剧恶化,濒于崩溃的边缘
下表是福建省福鼎县1956-1957年农业合作社状况统计表。表中数据说明,在农业合作社建立过程中
时间 | 农业合作社数量 | 人社农户 | 占全部农户比重 |
1956年 | 123个 | 36250户 | 58.27% |
1957年 | 328个 | 32121户 | 51.55% |
A. 农村公有制规模在扩大 B. 农户的个体化倾向严重
C. 政府注意宏观上的调控 D. 农村政权走向了分散化
城镇人口数量的变化能够反映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状况。与下图现象直接相关的是
A.“一五”计划实施 B.“大跃进”运动开展
C.人民公社化运动掀起 D.工业化基本实现
在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大兴国营事业,将很多日商大纱厂合并为国有的中国纺织建设公司,荣德生上书国民政府说:“日本纱厂接收后,全部改为国营,亦是与民争利,以后民营纱厂恐更将不易为也。”这表明民族资本主义日趋衰落的主要原因是
A. 国营经济大行其道 B. 帝国主义的侵略
C. 封建势力的阻挠破坏 D. 官僚资本的垄断
1872-1890年,进口洋纱增长2064%,进口洋布只增长66%。这一现象表明
A. 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与发展 B. 自然经济遭到了彻底破坏
C. 传统手工业仍有抵制能力 D. 中国棉纺织业有较快发展
明朝中后期,在江南地区出现了众多农民有目的的“迁业(改变原先从事的职业)”现象。据记载,在江、浙等地,大批劳动力由种田流入植棉、栽桑,纺纱织布,“尽逐绫绸之利”。农民“迁业”现象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A. 封建自然经济日益解体 B. 国家“重商”政策的确立
C. 农村经济结构发生改变 D. 手工业逐步成为主导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