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2007年12月,宋代沉船“南海一号”的打捞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考古工作者已经从...

2007年12月,宋代沉船“南海一号”的打捞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考古工作者已经从南海一号整理出大量珍贵的文物,以下文物不可能在该船上发现的是

A. 铜钱    B. 珐琅彩    C. 唐三彩    D. 白瓷

 

B 【解析】彩瓷出现于明清时期,宋代沉船上不可能打捞出明清的文物,故答案选B。铜钱在先秦时期已经出现,排除A;唐三彩出现于唐朝,排除C;白瓷出现于东汉,排除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汉朝政府曾经专门规定,商人穿鞋必须一只黑一只白。汉朝实行该规定的目的是

A. 经济困难,倡导物尽其用    B. 尊儒学为正统,强调社会礼仪

C. 羞辱商人,推行重农抑商    D. 重视法家学说,宣扬政府权威

 

查看答案

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从原始向精耕细作发展的历程。铁犁牛耕的耕作方式出现于

A. 夏商时期    B. 春秋战国时期    C. 秦汉时期    D. 宋元时期

 

查看答案

材料一

1931年11月7日至20日,在各个根据地和红军不断发展壮大的大好形势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选举产生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宣布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被后人誉为“山沟里”的共和国。1934年10月10日晚,中共中央、中革军委率领第一、二野战纵队,分别由瑞金县的田心、梅坑地区出发,向集结地域开进,长征正式开始。从此,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也由“山沟里”的共和国变成了“马背上”的共和国。1935年10月到达了陕甘苏区吴起镇,完成了艰苦卓绝的战略转移任务。1937年9月6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最后一个政府机关“中央政府西北办事处”变更为“中华民国陕甘宁边区政府”。至此,这一段“马背上"的共和国也成为历史。

——《“马背上”的共和国》(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16年8月31日)

材料二

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毛泽东明确指出:“谁使长征胜利的呢?是共产党。没有共产党,这样的长征是不可能设想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崇高理想就是北上抗日,实现民族独立,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权。它激励着无数的红军战士,不管是如何残酷的战争环境,还是如何恶劣的自然条件,都坚信只要跟党走,就会有前途。每当遇有重大军事行动和战略方针问题,中共中央都及时召开相关会议集体讨论决定,充分发扬党内民主,有效地保证了决策的科学性。湘江战役后召开的通道会议、黎平会议、猴场会议,实现了中央红军战略转移方向的初步调整;扎西会议的召开,彻底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者在中共中央长达4年的统治,确立了党的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红军长征经过少数民族地区时.中国共产党主张各少数民族有宗教信仰自由,“准许人民信仰菩萨,不愿当喇嘛的允许还俗”。明确宣布:不准擅自进驻喇嘛庙,不准撕毁藏民贴在门上的封门“神符”,不得擅入清真寺,不得损坏回民经典,部队在回民地区不得吃猪肉,等等。在长征中,红军广大指战员在极端艰难的条件下,胜利地完成了长征,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迹。

——高中华《长征胜利的历史经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从“山沟里”的共和国变成了“马背上”的共和国的原因,并概括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历史作用。

(2)根据材料二,概括红军长征胜利的主要原因。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美国学者费正清把宋代成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时期”;欧洲汉学家谢和耐、伊懋可,日本东洋史家宫崎市定等人也都对宋代的成就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事实上,我们的前辈国学大师,始终以“历史”的眼光看待历史。严复先生早就指出,宋代对于现代中国人民族性和世界观的形成,有重大的影响。钱穆先生曾说:“论中国古今社会之变,最要在宋代。宋以前,大体可称为古代中国;宋以后,乃为后代中国……政治经济、社会人生,莫不有变。”陈演恪先生有一段名言:“华夏名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讲,造极于赵宋之世。后渐衰微,终必复振。”钱锺书先生也说过:“在中国文化史上有几个时代一向是相提并论的,文学就说‘唐宋’,绘画就说‘宋元’,学术思想就说‘汉宋’——都数得到宋代。”宋代在中国历史演进序列中的重要地位,早已被敏锐洞察。时至今日,我们应该以更为开放的态度去认识这一时期的历史。

——邓小南《宋代政治文化面面观》

结合材料与所学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宋文化与中国文明”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史论结合)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根据《汉书·地理志》中的记载,汉朝以黄金与西方国家进行商品交流。在汉朝时期,瓷器和丝绸经常被输出国外,其中由于汉朝的桑蚕养殖业和纺织业的发展,丝织品成为了这个时期主要的输出品。在隋唐时期,陆上丝绸之路被阻塞,中原以北的地区经济逐渐衰弱,而岭南各地区的经济逐渐发展起来,海上运输也逐渐兴盛,宋朝以后,我国通过海运基本形成了丝绸、瓷器、茶叶为主的多元化对外产品出口格局。宋朝时期,海上丝绸之路十分发达,贸易很频繁。但从明中期开始,海上丝绸之路由盛转衰。清朝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经历了短暂的复兴之后,又不得不面对闭关锁国等政策,在这一时期,海上丝绸之路进入了最低谷。这一时期出口的商品主要有茶叶、丝绸、土布和瓷器等,其中茶叶占主导地位。

——张诗雨《海上丝绸之路上的商品交流》

材料二

2013年,中国外交从战略高度提出一系列新的理念和构想,其中习近平主席提出的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这两个战略设想更是举世瞩目。我国提出构建海陆两个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绝不是偶然的。海陆两个丝路的构建必须服从和服务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成为中华民族立于世界之林的恰当的体现形式。

——邢广程《海陆两个丝路:通向世界的战略之梯》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丝绸之路在对外贸易的过程中发生是主要变化,并分析上述变化的原因。

(2)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试分析我国现在倡导建设“一带一路”的有利条件。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