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明后期松江人何良俊记述:“(正德)以前,百姓十一在官,十九在田…今去农而改业为工...

明后期松江人何良俊记述:“(正德)以前,百姓十一在官,十九在田…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昔日原无游手之人,今去农而游手趁食(谋生)者又十之二三也。大抵以十分百姓言之,已六七分去农。"据此可知

A. 工商业的发展造成了农业衰退    B. 工商业的发展导致了社会结构的变动

C. 财富分配不均引起贫富分化加剧    D. 无业游民增加促成了工商业的发展

 

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并分析问题的能力,注意题中时间(明后期)百姓十分之六七不务农而经营手工业、商业这一现象的历史原因,即工商业的发展导致了社会结构(人口职业结构)的变动,这也符合经济基础的变化带来上层建筑变化的原理。故选B。A项中的农业的衰退和C项中的贫富分化的问题材料无法体现;D项错误,材料中的无业游民指的是从事工商业者。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明清经济发展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帝王们也是‘经济人’,也要追求效用最大化,他们的政策‘选择’也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社会结构和政治经济制度,都是‘经济人’在特定资源环境下‘理性选择’的结果。”按此观点来解释“重农抑商”政策的话,下列结论中可以成立的是

A. “重农抑商”政策实现了古代经济政策效用的最大化

B. “重农抑商”政策始终是中国古代帝王的明智选择

C. “重农抑商”政策是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时的必然选择

D. “重农抑商”贯穿于中国古代史

 

查看答案

《新唐书》记载:“唐制……日暮鼓八百声而门闭。五更二点鼓自内发,诸街鼓承振,坊市门皆起。”陆游《老学庵笔记》载:“京都街鼓今尚废,后生读唐诗文及街鼓者,往往茫然不能知。”唐宋街鼓这一变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

A. 社会治安明显好转    B. 坊市制度已经崩溃

C. 都城人口急剧增长    D. 城市管理更加严格

 

查看答案

历史学家王家范说:中国古代手工业的三种基本形态的分布态势,极像哑铃,两头粗壮,中间细长。“细长”者在这种“分布态势”中应为

A. 官营手工业    B. 家庭手工业

C. 民营手工业    D. 工场手工业

 

查看答案

根据张履祥《补农书》中所载资料,明朝末期江南地区农村家庭的投资结构如下图所示,这反映出此时江南的农业

A. 经营更趋市场化    B. 减少犁耕依赖    C. 生产日趋专业化    D. 注重精耕细作

 

查看答案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华衡芳(1833-1902)是中国清末数学家、翻译家和教育家。他十分重视数学史的研究和整理工作,认识到中国传统数学在算法的重要缺陷和算理上的不足,需要通过借鉴吸收西方先进的数学知识及相应理念,于是将西方传入的自然科学知识融入中国文化传统中的道之中,使得西方传入的科学知识能植根于中国文化传统的土壤中。在西方科学知识的引进上,华衡芳兼顾技术书籍和基础理论书籍的翻译;而且通过对算数和其他科学之间关联的总结和反思,尝试对不同学科进行系统思考,认识到不同科学背后的联系,继而认识到自然科学是一个系统的整体,并致力于在中国建立自己的科学体系。华衡芳没有将自己的研究局限在实验室和书斋中,在洋务运动中与徐寿一起合作完成了中国自主开发生产第一艘蒸汽机船的全过程,成功地研究出氢气、硝酸等等重要工业原料和化工原料,满足了当时生产的需求。

——摘编自王志伟《华衡芳的科技观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出华蘅芳的科技观。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华蘅芳的科技观的影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