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转型是指经济结构在一定时期内发生的根本变化。经济转型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铁器逐步推广到各个生产领域,特别是农业生产领域大量铁制农具的使用引来了农业生产技术的一场革命。
——《国史概要》
材料二
按中国多数学者的观点,把近代以来的现代化进程划分为第一次现代化和第二次现代化两个阶段:第一次现代化是指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第二次现代化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化和知识经济崛起而开始启动的新型现代化。
材料三
从影响方面来看,19世纪西方的冲击在促使传统中国向近代中国转型上所起的作用,肯定比16、17世纪欧洲探险家和传教士的到来所起的作用更为巨大。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所说的“农业生产技术的一场革命”始于何时?对当时农业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的观点,英国的“第一次现代化”开始于哪个历史事件?概述这一时期英国的现代化在经济方面的具体表现。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西方的冲击”对中国经济转型所产生的影响。
下图漫画中的人物分别为列宁、斯大林、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叶利钦、普京、梅德韦杰夫,下列与图片反映的主题相符合的是
A. 沉重脚步——俄国走向现代化的曲折探索历程
B. 八位领袖——苏联社会主义的曲折探索
C. 大国兴衰——从两极格局到多极化趋势加强
D. 体制弊端——高度集中的体制阻碍苏联发展
社会主义右派认为英国福利制度“已经走到了通往莫斯科的半路上”,社会主义左派则认为它“将人们的注意力从社会革命的实质问题上引开”。上述评价说明福利制度
A. 是社会主义革命的新形式 B. 有利于工人阶级参与政权
C. 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冲突 D. 实现了社会的公平和公正
二战后70年代,美国有些经济学家倡导“既然危机如同人体感冒发烧一样,感冒本来是排毒,是人体的自然调整,感冒一来就上抗生素,表面上看好了,但深层次的矛盾却被掩盖了……正是说明面对危机不能反应过度”。下列主张与该材料观点一致的是
A. 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B. 增大自由经济比率,削减国有化比重
C. 完善福利国家制度,缩减社会贫富差
D. 充分发挥计划杠杆,收缩市场经济调节
1933年,罗斯福提请国会通过法案,成立“资源保护队”,有250万青年参与,开辟了740多万英亩国有林区和大量国有公园。史学家认为此项措施是新政中最受欢迎、最成功、最没有争议的措施。其原因是
A. 调整农业结构并稳定了产品价格 B. 基本解决就业并从根本上消除了危机隐患
C. 将失业救济与环境保护有机结合 D. 政府将资源保护放在新政首位
下图形象地刻画了1936年美国电影《摩登时代》的主题。该电影
A. 肯定了工业革命带来的巨大进步 B. 揭示了工人被机器所异化的命运
C. 宣传了《全国工业复兴法》的成效 D. 以悲剧手法描绘了工人的生活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