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雅典城邦不允许公民只关心自己私人事务,梭伦立法甚至规定:一个人如果在国内出现党派分裂时不参加任何一方,就要被剥夺选举权。据材料可知,古代雅典
A. 公民意识在法律上得到肯定 B. 直接民主导致派系林立
C. 将道德凌驾于自由之上 D. 立法的过程具有主观随意性
20世纪50年代,土地、劳动力、资金的集中为科学实验提供了有利条件。如推广良种、密植等,麻城县就出现了个别的“状元田”、“丰产田”。人们对此异常惊喜,相信经济建设可以创造奇迹。这说明
A. 广大农民生产积极性高 B. 农业体制变化催生了大跃进
C. 经济建设出现重大失误 D. 科学实验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延安地区延川县第三乡321户(部分)阶级成分表:
阶级 | 土地革命前(1935年1月) | 土地革命后(1939年12月) | ||
数目 | 百分比 | 数目 | 百分比 | |
贫民 | 204 | 63.7 | 136 | 42.6 |
中农 | 50 | 15.6 | 123 | 38.2 |
富农 | 16 | 4.9 | 22 | 7.0 |
地主 | 12 | 3.8 | 0 | 0 |
据此可知当时
A. 中国农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 B. 边区政府注重革命根据地建设
C. 地主阶级在中国已经被消灭 D. 国民政府的土地政策成效显著
19世纪末,先进知识分子从西方获得的新知识中得知:自愿联合的团体对于西方诸国的文明进步曾作出过重大贡献,因而奋起效法,组织各种学会。这些学会2/3是士大夫阶层建立的,分散在10个省、31个城市,拥有近万名会员。据此可知,当时
A. 学习西方成为社会共识 B. 地方权贵势力潜滋暗长
C. 变革图强具有一定社会基础 D. 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齐如山(1875—1962)幼入同文馆,在回忆录中写道:初进馆,人不多,便每一个学生每月给三两银子的膏火,学一二年后,洋文有成绩者,则增至六两,再过一期增为八两,后增为十二两。彼时,一个翰林给中堂尚书家教读,每月最多也不过八两银子。这从侧面反映了
A. 新式学堂招生难 B. 齐如山对同文馆的怀旧心情
C. 官办学校待遇好 D. 为培养政治精英不惜花重金
乾隆皇帝在谈到自己南巡允许商人大兴土木时说:“此在苏扬盐布商人等,出其余赀,偶一点缀,本地工匠贫民,得资力作,以沾微润,所谓分有余以补不足,其事尚属可行。”这表明他
A. 强调重农抑商的传统政策 B. 警惕奢华之风会危及统治秩序
C. 宣扬奢侈享受的社会主张 D. 认同奢侈促进市场发展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