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在贫困救助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礼记·礼运篇...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在贫困救助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礼记·礼运篇》所谓“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是中国传统社会救济理念的一种经典表述。汉律规定国家需向“贫不能自存者”提供救助。在两宋,社会互助观念业已产生。社会互助始于宗族,这是以范仲淹的义庄为滥觞。这些义庄义田,是利用其田租以赡族人。清代汪志伊在《荒政辑要》中将贫困者分为极贫、次贫,对不同程度的贫困者给予不同的救济扶助。

材料二进入近代以后,中国的贫困救助发生了一些变化。一些有识之士在与西方社会的不断接触和交流中意识到“盖养之者,饱暖一时:教之者,饱暖终身也!”1907年,晚清政府民政部针对从前各种善堂、善局重养轻教的弊端,明确责成地方官绅体察情形,在各种养济院、清节堂中附设工艺所,“兴养立教”。1943年,国民政府社会部次长洪兰友参与了《社会救济法》的制定,他表示:在现代社会,“人民之于国家,休戚相关,患难与共,其于救济事业,自当视为政府对于人民应尽之责任”。晚清创办工艺局,其收养对象仍根据道德要求分别上下差等:“身家清白,穷无所归者为上;本有行业,造难流离者次之;平日懒惰成性,兼有嗜好者又次之;甘心下流,近于邪僻者为下。”民国以后,则规定“年龄在8至16周岁而贫苦无依或性行不良者”均符合入所条件。

——主要摘自岳宗福、杨树标《近代中国社会救济的理念嬗变与立法诉求》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贫困救助的特点并分析实行贫困救助的原因。

(2)对比材料一、二,概括近代中国贫困救助方面有哪些变化,并给予简要评价。

 

(1)特点:以养为主;政府主导;具有救苦济贫理念;民间宗族与国家相配合;差别救济;经验丰富。原因:为了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统治;小农经济条件下,民众容易处于贫困状态;中国古代仁政思想的体现。 (2)变化:改变重养的局面,注重养教并重;制定法律保证;提出救助是国家义务与责任;对救助对象有道德要求变为不再附设道德要求。 评价:有助于改善贫困人口的生活,稳定社会;体现了平等、公平的理念;推动社会救助走向现代化;但仍停留在理论与法律层面,实际效果并不明显。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古代中国贫困救助的特点要从材料一分层次概括,例如,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意在强调古代中国贫困救助的特点是以“养”为主,再例如,“国家”需向“贫不能自存者”提供救助意在强调古代中国贫困救助的特点是政府主导,此类问题相应的概括即可,但要注意完整。实行贫困救助的原因要从政治因素、经济因素、思想文化因素多角度概括。 (2)近代中国贫困救助方面的变化要从材料二进行分层次的概括即可,例如,“兴养立教”意在强调近代中国贫困救助变成了注重养教并重,再例如,“救济事业,自当视为政府对于人民应尽之责任”意在强调救助是国家义务与责任。简要评价主要从积极方面和不足之处两个方面进行概括,积极方面主要突出”稳定社会、平等、公平新理念的出现、社会救助的现代化等均可,消极方面主要从近代中国毕竟贫穷落后,实际救助效果其实是非常有限的角度进行解释。 【名师点睛】解答材料题也是需要讲究技巧的。在解答材料解析题的实际过程中,绝大部分的学生可能会选择先读材料,再读问题,然后再带着问题重读材料,其实这是不可取的。更明智的方法应该是:先阅读材料解析题的设问,后带着问题读材料。这样做使得考生们在阅读材料的过程中已经具备了很强的目的性。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29—1933年期间,胡佛内阁财长梅隆指责苏联以低于成本价格在美国市场出售火柴,损害了美国的火柴制造业。农业部长海德向报界发表谈话时说:苏联的小麦倾销导致美国农民的贫困。这反映

A. 意识形态阻碍了美苏经济交往    B. 苏联的自由贸易给美国带来灾难

C. 美国对经济危机缺乏深层反思    D. 美国把国内失业归因于苏联政府

 

查看答案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联邦议会由各邦君主任命代表而组成,主席由宰相担任,设58席,普鲁士占17席、巴伐利亚占6席、萨克森占4席、符腾堡占4席,……,只需14票便可否决议案。这表明该宪法

A. 赋予帝国邦联主义色彩    B. 带有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

C. 保留传统军国主义色彩    D. 植根于德国长期分裂的历史

 

查看答案

两次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各类产品产量的增长,其中各经济部门的产出指数(1750年或1800年为1)。由下表可以推知,1750年到1900年

年份

棉织品

生铁

汽船

毛织品

人口

1750

1

1.0

1.0

-

1.0

1.0

1800

24

2.1

6.7

1.0

1.4

1.5

1850

267

10.6

83.3

56.0

2.2

3.1

1900

788

53.2

337.2

2402

7.2

5.6

 

——摘自杰克·戈德斯通《为什么是欧洲?》

A. 新的生产组织形式作用明显    B. 新兴工业是人均产出增加的主因

C. 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明显加快    D. 工业超过农业成为国民经济主导

 

查看答案

古代雅典城邦不允许公民只关心自己私人事务,梭伦立法甚至规定:一个人如果在国内出现党派分裂时不参加任何一方,就要被剥夺选举权。据材料可知,古代雅典

A. 公民意识在法律上得到肯定    B. 直接民主导致派系林立

C. 将道德凌驾于自由之上    D. 立法的过程具有主观随意性

 

查看答案

20世纪50年代,土地、劳动力、资金的集中为科学实验提供了有利条件。如推广良种、密植等,麻城县就出现了个别的“状元田”、“丰产田”。人们对此异常惊喜,相信经济建设可以创造奇迹。这说明

A. 广大农民生产积极性高    B. 农业体制变化催生了大跃进

C. 经济建设出现重大失误    D. 科学实验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