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摘自《传统农业时代的灾荒风险和粮食安全》。据此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
A. 南方经济发展水平迅速超过北方 B. 江南经济开发的新格局初步形成
C. 北方经济区的优势地位不复存在 D. 全国的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
唐代的两税法是一次划时代的赋税变革,它取代了以丁身作为征税标准的租庸调制。两税法的原则是:户无主客,以见(现)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这一政策的调整
A. 从根本上减轻了农民的负担 B. 以财产性收入作为征税依据
C. 促进了租佃关系的迅速发展 D. 以政府严格控制户籍为前提
商鞅认为户籍“上有通名,下有田宅,四境之内,丈夫女子,皆有名于上,生者著,死者削。按比户口,课植农桑,检察非违,催驱赋役”。说明其主要目的是
A. 打击贵族势力消弭阶级差别 B. 加强基层管理
C. 调配人力资源服务争霸战争 D. 建立中央集权
所谓“民自有经界(地界),而无烦上之区分。”即便是在国家注重对土地实际占有状
况实行清查的情况下,“逃田”、“诡寄”、“飞洒”、“移丘”、“换段”、“改册”之类的现象依然层出不穷。这主要反映了在中国古代 ( )
A.土地占有权的频繁变动 B.土地占有关系日渐模糊
C.土地兼并现象日益严重 D.土地隐占推动土地兼并
《管子》记载:“今铁官之数曰:一女必有一鍼(针)、一刀,若(然后)其事立;耕者必有一耒、一耜、一铫,若其事立;行服连轺(小马车)辇者,必有一斤、一锯、一锥、一凿,若其事立;不尔而成事者,天下无有。”由此可知当时
A. 各行业分工比较细致 B. 精耕细作农业技术基本成熟
C. 官营冶铁业较为发达 D. 铁器在生产生活中地位重要
西汉惠帝六年规定女子在15岁至30岁之间必须出嫁,否则多征税,此政策被历代王朝所借鉴。而民间则有“女大三,抱金砖”的婚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B. 体现了国家对母族亲属关系的重视
C. 阻碍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 D. 说明了农耕社会对于劳动力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