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者,闽人之田”、“潮漳以番舶为利”。宋朝以来,出海贸易被视为沿海居民衣食之源。明朝倭寇成患,甚至中国沿海平民一度成为倭寇的主体。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A. 官方朝贡贸易体系的弊端
B. 对外贸易无利可图
C. “海禁”政策的恶果
D. 国家掌握对外贸易决策权
明代《松窗梦语》中记载:“夫贾人趋厚利者,不西入川,则南走粤,以珠玑金碧材木之利,或当五,或当十,或至蓰(蓰:五倍)无算也。”这反映了
A. 民间贸易发达 B.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C. 经济重心南移 D. 区域经济差异明显
有学者研究材料发现:宋代的商税率大致为3%和2%,国家权力对商业的征税力度,比农业要低得多;清代商人出现亏损时,统治者常常要“优商”、“恤商”。同时,统治者却很少在农家收成下降时优恤农民。这表明
A. 商人地位逐渐超过其他社会阶层
B. 宋以后国家商业税收超过农业税
C. 古代商业政策在实践中具有灵活性
D. 重农抑商逐渐演变成重商主义政策
下表有关古代中国城与市的发展,其中史实与结论相符的是
宋太祖开宝三年(970年),诏曰:“民铸铜为佛像、浮图及人物之无用者禁之,铜铁不得阑出蕃界及化外。”其主要目的是
A. 抑制社会奢靡风气的蔓延 B. 限制民间资本市场的流通
C. 保障金属货币的市场存量 D. 扩大三教合流的社会影响
隋唐时期每个行业的行会有共同的行规和行神。行会的首要任务是协调与其他行业尤其是与官府之间的关系,如交纳税收、组织应役等,行会不限制行内成员的经营方式。这说明行会的主要作用是
A. 限制了行业内部存在的“不良竞争” B. 推动了政府抑制工商业政策的实施
C. 确保本行业在手工业中的领先地位 D. 发挥了政府管理私营手工业的职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