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后,一位西方画家说:“我们正在寻求一种建立在根本法则之上的艺术,一种将治好时代的疯狂症的艺术。我们需要一种新的秩序来恢复天堂和地狱之间的平衡。”这表明了当时
A. 民众对理性王国的失望 B. 艺术注重表现社会现实
C. 西方社会面临精神危机 D. 两极世界格局濒临瓦解
1905年,孙中山曾拜访位于布鲁塞尔的第二国际执行局并发表谈话:期盼中国“引进欧洲的生产模式与使用机器,但又能戒除这过程中所产生的弊端”;为了防范资本主义的弊病,中国人应该“在未来建立一个没有任何质变的新社会。”由此可见
A. 中国工商业不发达难以实现民生主义 B. 民生主义蕴涵着社会主义要素
C. 实现民生主义先要废除封建土地制度 D. 民生主义符合当时中国的国情
梁启超指出:“地者积人而成,国者积权而立。故全权之国强,缺权之国殃,无权之国亡。何谓全权?国人各行其固有之权。何谓缺权?国人有有权者,有不能自有其权者。何谓无权?不知权之所在也。”该观点体现出梁启超
A. 强烈的救亡图存意识 B. 明确的君主立宪主张
C. 浓厚的自由平等观念 D. 明显的人格独立色彩
1934年4月,著名作家高尔基在苏联第一次作家代表大会上致开幕词时说:“我们所有民族的各个种族的文学成为统一的整体出现了”。据此推理,20世纪30年代中期以后苏联文学的发展特征是
A. 社会主义垄断倾向明显 B. 呈现出现代主义的风格
C. 民族性和统一性相结合 D. 浪漫主义色彩比较突出
19世纪70年代,德国和美国的工业公司已经创立了各自的实验室,并且拥有一定数量的科学家来解决一些特定的问题。尤其是两国的化学公司,发展与大学的联系,为其研究工作提供资金。这反映了
A. 研究的普遍化和工业的普及化 B. 科研的个体性和合作的必要性
C. 资本的再生性和管理的科学性 D. 科学的技术化和技术的科学化
康德说,如果现在有人问:“我们目前是不是生活在一个启蒙了的时代?”那么回答就是:“并不是,但确实是在一个启蒙的时代。”康德意在说明
A. 理性主义是启蒙时代的核心
B. 启蒙运动仍处于过程之中
C. 人的社会价值未得到认可
D. 人的主体地位并未真正确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