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初年的三省、六部、九寺、五监,除少数机构外,大多只管理部分事务,甚至成为
闲散机构,名存实亡。“三省、六曹、二十四司……事之所寄,十亡二三”。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A. 国家尚未统一稳定 B. 官员队伍的冗杂
C. 中央集权的强化 D. 君主专制的加强
以下是张岂之所著《中国历史十五讲》第六讲的部分目录内容,其中空缺的部分应该是
第三讲中国古代的政 治、法律和选官制度 | 宗法血缘关系与国家制度 |
中央集权与君主专制制度的诞生 | |
| |
官僚政治的完善与科举制的创立 | |
皇权的强化及其制度的逐渐完备 | |
辽金元政治法律制度的特色 | |
皇权专制的再度强化与体制弊端 |
A. 燔诗书而明法令 B. 门阀政治的兴起和衰微
C. 多元一体的政治制度 D. 部族政权下之考试制度
【加试题】建筑是凝固了的音乐,反映了时代的变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现代美学的先行者宗白华先生曾经指出:每一个伟大的时代,都欲以庄严的建筑,表达一代心灵精神的最深节奏。古希腊人在艺术上最高表现是建筑与雕刻。人体雕刻与神殿建筑是希腊艺术的极峰,雕刻则系模范人体,古希腊哲学家与艺术家认为人体雕像是人类永久的理想型范,是人世间的神境。
——摘编自宗白华《美学散步》
材料二关于古希腊、古罗马建筑等文化成就,有以下两种认识可供讨论:
①虽然在武力上消灭了古希腊,但在古罗马人的意识形态领域和众多的建筑成就中,我们处处可以看到古希腊文化的影子。
②除了在思想上,古罗马人还在建筑形制、技术和艺术方面都有广泛创新,甚至形成了自己的建筑风格,并达到西方古代建筑的高峰。
——根据《建筑的故事》、《建筑风景》等整理
(1)阅读材料一,按照“每一个伟大的时代,都欲以庄严的建筑,表达一代心灵精神的最深节奏”的思路,分析并概括古希腊人在建筑方面的突出成果及其所体现的心灵精神。
(2)阅读材料二,您更赞同哪一种认识?结合所学知识从思想、建筑两个层面加以解读。
【加试题】统一问题是探讨历史发展的重要课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乾隆时期,……不少蒙藏的高僧学者在朝为官,乾隆与各宗教领袖关系密切,在相互交往中,乾隆被尊称为菩萨,……清漪园的宗教建筑之多,在皇家园林中数一数二……成为国家强盛、疆域稳定、民族团结的象征。
——纪录片《颐和园》解说词
材料二孙中山(1866-1925)在创建南京临时政府时,深切感受到全国人民“热望祖国成为强大统一之中国”的迫切要求,他指出:“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如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今者五族一家,立于平等地位”。他认为,中国的统一,断不能指望外国列强,相反,中国内乱、分裂,莫不与军阀、列强有关。”
——根据《孙中山的国家统一观》、《论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整理
(1)根据材料一指出清漪园宗教建筑多的原因,列举清康熙年间加强对蒙藏地区管理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孙中山关于中国统一的思想主张及其人生最后两年的主要政治实践。综合上述材料指出孙中山提出中国统一思想的背景。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战期间沪宁杭地区民族工业发展概况示意图
——《必修2历史图册》
材料二长三角在经济上指以上海为龙头的江苏、浙江经济带。这里是中国目前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经济总量规模最大、最存在发展潜力的经济板块。在长江三角洲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过程中,外商直接投资起到巨大促进作用。1985—2003年,长三角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增长了288倍,年均增长率达37%,占全国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比重由1985年的5.46%上升到2003年的49%。
——《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形势综述》
(1)根据材料一图示信息,概括沪宁杭地区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一战期间这一地区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长三角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新时期长三角地区对外开放的历程。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3年著名历史学家吕思勉先生所著的《白话本国史》,是作为中学历史选修教材出版的,尽管书中提出岳飞等大将把持地方财政、人事大权,乃是架空中央的军阀的争议观点,但当时社会对这本著作的评价还是很高的。
材料二到了1931年舆论开始指责吕思勉贬低岳飞为秦桧喊冤,激发了民愤,1935年争议终酿成大事件,当局严禁此书销售,严禁学生阅读,吕思勉更是被人告上法庭。1935年,南京特别市市长石瑛签发训令第2315号,训令社会局严禁吕思勉《白话本国史》于未删正前在南京销售,并签发公函称:“……按武穆之精忠与秦桧之奸邪,早为千秋定论。该书上述各节摭拾浮词,妄陈瞽说,于武穆极丑诋之能,于秦桧尽推崇之致,是何居心,殊不可解。际此国势衰弱,外侮凭陵,凡所以鼓励精忠报国之精神,激扬不屈不挠之意志者,学术界方当交相劝勉,一致努力。”
——胡喜云、胡喜瑞《民国出版史诉讼案中的吕思勉》
(1)根据材料一结合并所学知识回答,1923年《白话本国史》这本书的相关内容为什么获得较高评价,没有激发民愤?
(2)根据材料二,结合时代背景概括这本书在1935年被当局所禁的原因是什么(不得抄袭材料)?请举例说明材料中“际此国势衰弱”的具体表现(至少两例)。
(3)从岳飞形象变化中,你有怎样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