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政治制度虽然存在种种不稳定因素,但在每一种不稳定因素背后都蕴藏着与其相抵消的稳定机制。因此,第三共和国政治制度在政局动荡不安的表象下,维持了资产阶级相对稳定的统治。这主要是因为
A. 总统仅是形式上的元首 B. 法国政权结构非常稳定
C. 分权制衡机制的作用 D. 共和派力量十分强大
有学者认为,就俾斯麦的君主制信念而言,“他身上寄宿着一个中世纪的灵魂”,“俾斯麦在实践中走出了一条忽视甚至压制自由民主、专注于资本主义和民族主义的强权道路”。他将人道主义贬低为无用的“废话”。此观点可推知
A. 德意志帝国潜伏了危机 B. 俾斯麦致力于复辟帝制
C. 俾斯麦是君主的代言人 D. 德意志君主制违背潮流
苏格拉底主张专家治国论,他说,一条船,应由熟悉航海的人驾驶;纺羊毛时,妇女应管理男子,因为她们精于此道,而男子则不懂。他还说,最优秀的人是能够胜任自己工作的人。精于农耕便是一个好农夫;精通医术的便是一个良医;精通政治的便是一个优秀的政治家。这表明苏格拉底
A. 缺乏民本思想 B. 认识到雅典民主制的弊端
C. 反对在雅典实行民主制 D. 公民意识淡漠
毛泽东曾说:“大革命失败以后,官逼民反,共产党被‘逼上梁山’,那个时期找们不大讲孙中山,不把孙中山丢开自己就站不起来,如同五四时期打倒孔家店一样。”毛泽东的这段话反映了
A. 三民主义的内容存在局限性 B. 三民主义与中共的革命目标不符
C. 国共两党的革命领导权之争 D. 中共更加重视对革命道路的探索
在梁启超、严复的历史叙述中,国人“自为牛马、自为奴隶”“畜根奴性”,儒家“仁政”完全过时,“中国自秦以来,无所谓天下也,无所谓国也,皆家而已”。这些叙述最类似于
A. 洋务派倡导的“中体西用” B. 孙中山倡导的三民主义
C. 黄宗羲等人的思想批判 D. 新文化运动的反传统思潮
王韬的《瞍园文录外编》中记载:“朝廷有兵刑礼乐赏罚诸大政,必集众于上下议院,君可而民否不能行,民可而君否亦不能行;必君民意见相同,而后可颁之于远近……英国政治之美,实为泰西诸国所闻风向慕,则以君民上下互相联络之效也。”这表明王韬
A. 深受卢梭启蒙思想影响 B. 认识到君主立宪制的本质
C. 仍受古代民本思想影响 D. 准确介绍了英国议会职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