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是甲午战争前后中国官办和商办企业情况登记表。据此表可知,商办企业
| 1872—1894年 | 1895—1913年 | ||
设厂数(家) | 资本额(万元) | 设厂数(家) | 资本额(万元) | |
官办和官商合办 | 19 | 1619.6 | 85 | 2947.6 |
商办 | 53 | 469.7 | 465 | 9081.2 |
合计 | 72 | 2069.3 | 550 | 12028.8 |
A. 面临的发展阻力逐渐减小 B. 仍未摆脱官办企业的束缚
C. 成为当时近代化主导力量 D. 其规模逐渐超过官办企业
1876年建立的上海格致书院曾开展九年季课和五年特课,试题大都由洋务派官员来命制。以下题目不可能出现在格致书院的这类考试中的是
A. 《物体凝流二质论》
B. 《中国近日讲求富强之术当以何者为先论》
C. 《立宪法议,国家思想变迁异同论》
D. 《电报、轮船二事如何剔弊方能持久论》
上海轮船招商局筹建时,商人入股并不踊跃,清政府拨款20万串钱以“示信于众商”此后,招商局还获得了清政府的大量缓付利息的借款,以及减免部分税费的优待这反映出
A. 洋务运动由求强向求富的过渡 B. 清朝官员贪腐阻滞工商业发展
C. 洋务运动抵制了外国经济侵略 D. 政府与民间资本激烈争夺利税
有资料统计表明,上海江南制造总局“在前清光绪、宣统年间通常用五、六千人……这些工人的籍贯多半是广东、宁波、湖北、安徽、天津等处”。甲午战后的上海,“劳工的出身地极不统一”,来自全国各地,致使“工人伙多,有用之不竭之势”。出现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A. 中国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 B.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C. 近代上海社会经济的发展 D. 中国城乡经济发展的严重失衡
有学者研究材料发现:宋代的商税率大致为3%,国家权力对商业的征税力度,比农业要低得多;清代商人出现亏损时,统治者常常要“优商”“恤商”。与之相比,统治者很少在农家收成下降时优恤农民。这表明( )
A.古代统治者改变了重农抑商政策
B.商人地位逐渐超过其他社会阶层
C.宋以后国家商业税收超过农业税
D.古代对商业采取的政策较为灵活
在《士与中国文化》一书中记载“15世纪以来,弃儒就贾是中国社会的普遍的新现象。不但贾人多从士人中来,而且士人也往往出身于商贾家庭。”由此可知
A.重商已成为明清时期社会共识
B.经济发展推动社会结构发生变化
C.儒家思想在当时失去正统地位
D.明清时期商人地位远远高于儒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