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永泰县志》记载,1958年,福州市永泰县用所谓“大跃进”的精神,“大炼钢铁”、“大办食堂”,农村出现了大砍森林烧木炭,披星戴月炼钢铁,打锅砸铁作贡献,并户并村办食堂,放开肚皮吃饱饭。并取消自留地,否定集市贸易的等价交换,实行供给制和半供给制。这则材料说明当时的社会
A. 注重科学,实事求是 B. 忽视工业,片面发展
C. 思想解放,决策民主 D. 急于求成,“左”倾冒进
对于1956~1966年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特点,下列概括正确的是
A. 顺利发展 B. 严重倒退 C. 停滞不前 D. 曲折前进
某次大会提出“人民对于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状况之间的矛盾开始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这次会议召开于
A. 1949年 B. 1956年 C. 1966年 D. 1976年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钢铁、汽车、飞机等重要建设项目的完成,标志着
A. 社会主义工业化基础的初步奠定
B.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取得成效
C. 提前完成了过渡时期总路线规定的任务
D. 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一五”计划中大规模的工业化建设,初步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基础,构筑了牢不可破、巍然屹立的新生共和国的“钢筋铁骨”。在这一计划中,工业建设方面的最大特点是
A. 优先发展高科技产业 B. 优先发展轻工业
C. 轻重工业同时进行 D. 优先发展重工业
古诗词寓意深远,常常为我们解读历史提供言简意赅的绝妙注脚。某同学用“千呼万唤始出来”、“小荷才露尖尖角”、“忽如一夜春风来”、“无可奈何花落去”四句诗句形象概括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不同时期的发展状况,其中“忽如一夜春风来”对应的时期应该是在
A. 甲午战争后 B. “一战”期间
C.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D. 国民党统治后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