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贽推崇反礼教的《西厢记》和《拜月亭》,欣赏不受儒学束缚的司马迁、李白和苏轼。此外,他还提倡以鄙俗浅白的口语反映百姓生活。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李贽的离经叛道的个性 B. 理学对人们思想的束缚
C. 商品经济的发展 D. 抑商政策的松动
在中国,人们喜欢用家训的方式传承家风。读下表,对比解读正确的是
唐宋家训内容(单位:篇) | |||
|
| 唐 | 宋 |
1 | 处己(修身、励志) | 5 | 37 |
2 | 勉学、治学 | 3 | 29 |
3 | 睦亲(包括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团结兄弟) | 3 | 14 |
4 | 治家(包括理财、管理仆从、居所安全、节葬) | 6 | 24 |
5 | 处世(包括交友、尊师、尊敬长辈、礼仪) | 5 | 26 |
6 | 从政 | 11 | 17 |
7 | 治国 | 2 | 4 |
8 | 女诫 | 5 | 2 |
9 | 教子原则 | 2 | 6 |
唐宋家训内容的对比研究
A. 唐宋时期的家训已经出现了理论化的趋势
B. 宋朝家训“处己”数量最多是受到理学的影响
C. 印刷术的进步导致了唐宋家训的数量增多
D. 宋朝家训的“女诫”减少说明封建伦理的衰落
《春秋繁露》中有关于“灾异”是“天谴”,帝王将兴有“美祥”、将亡有“妖孽”,治世与乱世有不同征兆与不同之气的内容。这体现的主要思想是
A. 因果报应 B. 天人合一 C. 君权神授 D. 天人感应
有学者指出,法家所主张的富国强兵的“霸道”,绝非漠视“顺乎民情”的“先王之道”,而是通过“政、令、刑、赏”有效地将民意、民情、民心凝聚为统一的“政治意志”。这反映出法家
A. 政治措施旨在保障民众的生活
B. “顺乎民情”推动社会发展进步
C. “霸道”政策有利于统一的实现
D. 否定“先王之道”实现富国强兵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我国自秦汉以来即已建立起全国规模的人口调查制度。秦始皇时期颁布“初令男子书年”的法令,西汉时期随着口赋、算赋、赀算的征收,所有人亦均需登录年庚,对家庭资产的登录也成为户籍登录的一项内容。隋唐时期“手实”(户主自己具状申报户内人口、田宅)成为户口调查登记的基本方法,户籍大体上按人口、公课、土地三部分登载,天宝以后“公课”部分逐渐消失。此外在户口的调查登记方面还有法律的保障,《唐律﹒户婚律》规定了对隐漏户口的惩罚办法。明初鉴于元末战争的动乱,确定了以原籍立户的原则。洪武十四年实行的“黄册”制度把户口、田产和赋税三者合一,并与里甲制度相配合,以里甲控制编户,征派赋役。清初户籍制度亦沿用明代的黄册,但战乱后的地荒丁亡使黄册失去原有意义,顺治三年诏令天下“编审人丁”,但其主要是纳粮当差的财政意义,无补于知悉实有人口数额。随着“摊丁入亩”的实行,人口统计遂与“保甲编户”正式结合起来,以弭盗安民为要任的保甲法也从此为清查户口所倚重。
——摘编自《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人口税演进》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户籍制度变化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中国古代户籍制度变化的原因。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有学者认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建立的几大要素:一是社会化大生产;二是技术推动;三是充分的商品化经济;四是本国的资本主义萌芽有自己的土壤。明清时期“中国除了技术不够发达外,一切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建立所需的物质条件都已具备。”
据材料并结合明清时期中国的社会状况,评析上述观点。(对材料中的观点赞成、反对或其它观点均可,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