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子受命于天,诸侯受命于天子,子受命于父,臣妾受命于君,妻受命于夫,诸所受命者,其尊皆天也,虽谓受命于天亦可。”董仲舒的这一思想主张
A. 意在规劝皇帝实行仁政 B. 希望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
C. 认为天理是万物的本原 D. 适应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中国古代帝王的典型形象是:“一手捧着儒家经典,宣示教化;一手高举法家利剑,厉行专制。”这种现象始于
A. 秦代 B. 汉代 C. 唐代 D. 宋代
史学家吕思勉认为:法家之学,在先秦诸子中,是最新颖的,最适合于时势的。……但法家之学,亦有落伍之处。……社会的利益,彻头彻尾,都可用国家做工具去达到,就有将国权扩张得过大之弊。这里的“落伍之处”是指
A. 强调国家利益而忽视了社会利益 B. 维护专制君权而弱化了礼仪制度
C. 强化中央集权而削弱了地方权力 D. 注重严刑酷法而淡化了道德教化
梁启超曾这样评价孔子:“吾将以教主尊孔子。……而教主不足以尽孔子。教主感化力所及,限于其信徒……举中国人,虽未尝读孔子之书者,而皆在孔子范围中也。”这主要反映了
A. 儒家学说类似宗教 B. 儒家思想融入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念
C. 儒家学说与皇权结合而政治化 D. 儒学对维护国家统一与稳定的作用
秦统一后,中国古代曾经多次出现过许多权臣当道、外戚专权、宦官弄权、女主专政等现象。主要是因为
A. 中央集权的削弱 B. 地方割据势力的威胁
C. 宰相权力的加强 D. 专制皇权的至高无上
据说明太祖曾经写诗一首描述自己的辛劳:“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拥被。”为解决上述问题,明太祖
A. 设置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 B. 选拔翰林院官员入值文渊阁
C. 授予内阁大学士以票拟权 D. 设三省六部分理全国政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