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此四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试观日本一国,与西人通商后于我,仿效西方亦后于我,其维新之政为日几何,而今日成效已大有可观……”

——孙中山《上李鸿章书》(1894年)

材料二:“革命为唯一法门。”“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设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孙中山《在檀香山的演说》(1903年12月)

材料三:“这十三年来,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国虽迟我革命,而已成功;我虽六年革命,而仍失败。”

——孙中山《国民党改组问题》1924年1月

材料四:“我已嘱国民党进行民族革命运动之工作,俾中国可免帝国主义加诸中国的半殖民地状况之羁绊。为达到此目的起见,我已命国民党长此继续与你们提携。”

——孙中山《致苏俄国遗书》

(1)根据材料一分析,孙中山上书李鸿章的目的是什么?

(2)与材料一相比较,就改造中国的方法和目的而言,1903年孙中山的思想有了哪些显著的变化?

(3)为了材料四中的这场“民族革命”,孙中山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中,在思想、政治和方针政策上有何重大发展?

(4)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说明促成孙中山这些重大发展的客观原因什么?

 

(1)上书目的:希望通过李鸿章,使清政府变法维新,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或达到国家富强的目的)。 (2) ①方法:以前采用温和的改革(或用改良的方法),以后主张革命; ②目的:以前未主张建立新的政治制度,以后主张建立共和国。 (3)重大发展:提出了新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 (4)客观原因:孙中山领导的革命运动屡遭失败;苏联的帮助(或十月革命的影响);中国共产党的支持和影响。 【解析】(1)本题根据材料一“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维新之政为日几何,而今日成效已大有可观”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变法维新、国家富强的角度分析孙中山上书李鸿章的目的。 (2)本题据材料二“革命为唯一法门……倾覆满洲政府”、“废除专制,实行共和”并结合所学辛亥革命等知识即可从方法、目的等方面回答1903年孙中山的思想有了哪些显著的变化。 (3)本题据材料四“嘱国民党进行民族革命运动之工作……命国民党长此继续与你们提携”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新三民主义、三大政策的角度回答孙中山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中在思想、政治和方针政策上有何重大发展。 (4)本题结合材料三“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六年革命,而仍失败”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革命失败、苏联的帮助、共产党的影响等方面说明促成孙中山这些重大发展的客观原因。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二战中)苏联石油工业相继出现生产下降、开采下降的局面。从某种意义上说,苏联的强项是资源潜力,德国的优势在于技术能力。为保卫国家主要的工业力量,苏联工业向东部地区转移,高加索,特别是巴库的石油设备也在东迁之列。苏联向东部疏散了600车皮的石油设备,德军占领高加索6个月后生产不出1吨石油,此举有利于粉碎德国占领高加索战略资源的企图。为满足军事需要,苏联采取的措施是,后方“液体燃料尽可能用煤气代替,汽车尽量使用固体燃料”。1941年8月到1945年9月,由美国《租借法》提供的航空汽油是苏联自己产量的1.4倍。为避免两线作战而采取的“先德国、后日本”的战略方针为苏联石油工业的发展提供了间接支持。在对德石油斗争中,苏联不仅保存了本国的石油潜力,而且使国家石油工业在受到战争冲击的条件下继续发展。

——摘编自王绍章、李爽《石油战:苏联卫国战争时期的苏德战场》

(1)根据材料,概括“二战”中苏联保存本国石油潜力的举措。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石油战”对二战战争进程的影响。

 

查看答案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安石曰:“今所以为保甲,足以除盗,然非特除盗也,固可渐习其为兵。既人人能射,又为旗鼓变其耳目,渐与约免税,上番代巡检下兵士,又令都副保正能捕贼者奖之,或使为官,则人竞劝,然後使与募兵相参,则可以消募兵骄志,省养兵财费”

——《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二:青苗钱虽曰不得过二加息,而一岁凡两放两收,则其息已加四;有司又约中熟为介,令民偿必以钱,则所定之价,又必逾于市价,而民之偿息,且十加五六,则并非安石之初法矣,此所以病民也。

——赵翼《廿二史札记》

材料三:青苗之钱未及偿,而责以免役;免役之钱未暇入,而重于淤田;淤田方下,而复有方田;方田未息,而迫于保甲。是徒扰百姓,使不得少休于圣泽。

——《宋史·梁焘传》

(1)据材料一,指出保甲法是针对北宋存在的哪些问题提出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保甲法在当时所起的作用。

(2)据材料二,归纳青苗法在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王安石制定青苗法的初衷。

(3)据材料二、三,请就如何有效推行变法措施谈谈你的看法。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张謇在《师范学校开校演说》中向学生阐述:“欲雪其耻,而不讲求学问则无资;欲求学问而不求普及国民之教育则无与;欲教育普及国民而不求师则无导。故立学校须从小学始,尤须先从师范始。”张謇提出:“夫课程之订定,既须适应世界大势之潮流,亦须顾及本国之情势。”以通州师范为例,1903年制《通州师范学校学课章程》规定:本科第一年学伦理、国文、历史、地理、日语、体操等,后三年都增设教育、理化、博物和图画四科。通州师范学校之随意科为政治经济学、农艺化学、英文三科,听愿习者自量。

——摘编自贾勇《张謇师范教育思想探析》

结合材料与所学中国近代史知识,围绕“教育发展与社会进步”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布衣改制,事大骇人,故不如与之先王,既不惊人,自可避祸。

——康有为《孔子改制考》

材料二:盖伦理问题不解决,则政治、学术皆枝叶问题。纵一时舍旧谋新,而根本思想未尝变更,不旋踵而仍复旧观者,此自然必然之事也。孔教之精华曰礼教,为吾国伦理政治之根本。

——陈独秀《宪法与孔教》

材料三:2016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27日晚在山东曲阜开幕,以纪念中国先贤孔子诞辰2567年。这届孔子文化节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建设文明首善之区”为主题,重点开展2016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开幕式暨第十一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孔子教育奖”颁奖典礼、丙申年祭孔大典两大主题活动。

(1)据材料一指出康有为对孔子的态度,其意图何在?

(2)材料二中陈独秀对孔子的态度如何?其目的是什么?

(3)材料三中举办国际文化节纪念孔子意义何在?

(4)结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哪些因素影响了人们对孔子的态度?

 

查看答案

“春秋之法,以人随君,以君随天……故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这一言论意在:

A. 说明“春秋之法”的不合理    B. 宣扬法家“依法治国”思想

C. 肯定人君统治的权威性    D. 批判先秦“天人合一”理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