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2年,北京、上海报纸举办了成功人士民意测验,投票选举“最景仰之人物”,晚清状元张謇得票最高。张謇高票当选的最重要因素应该是
A. 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B.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 近代报纸非常普及 D. 对近代民族工业贡献大
华侨商人陈启源鉴于世界生丝市场的厂丝(即机器所缫之丝)热销行情和广州土丝出口衰落的状况,于1873年在南海县创办继昌隆缫丝厂。它所缫之丝粗细均匀,色泽洁净,弹性较大,售价也高1/3,获利颇丰。以上内容可以印证
A. 传统自然经济全面瓦解 B.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C. 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 D. 近代中国缫丝业世界领先
明朝政府下令:禁止建造远洋船只,禁止保留超过两根以上的桅杆帆船。从此,船员只得在内河的小船上当雇工,郑和的大船因搁置而烂掉。以下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 明朝鼓励民间贸易 B. 明朝禁绝朝贡贸易
C. 明朝实行海禁政策 D. 明朝造船技术落后
某课题组在探究“古代经济发展”课题过程中,整理了下列相关信息,你认为错误的是
A. 西周时期的青铜器是礼制的象征
B. 汉代城市设有专供贸易的“市”,且有专职官员管理
C. 唐代出现唐三彩,制瓷业形成独立的生产部门
D. 明清时期,出现青花瓷,并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远销亚非欧
“川中水车如纺车,以细竹为之,车骨之末,缚以竹筒,旋转时低则舀水,高则泻水。”这段话描述的生产工具是
A. 筒车 B. 翻车 C. 曲辕犁 D. 水排
元代张养浩在《山坡羊》中写道:“一头犁牛半块田,收也凭天,荒也凭天。粗茶淡饭饱三餐,早也香甜,晚也香甜。布衣得暖胜丝棉,长也可穿,短也可穿。草屋茅舍有几间,行也安然,睡也安然。”该作品反映出当时
A. 农业采用集体耕作方式 B. 绝大多数土地属国家所有
C. 手工产品主要供应市场 D. 农民生产生活的自给自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