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912年2月12日颁布《清帝逊位诏书》曰:“……是外观大势,内审舆情,特率皇帝...

1912年2月12日颁布《清帝逊位诏书》曰:“……是外观大势,内审舆情,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近慰海内厌乱望治之心,远协古圣天下为公之义。”该诏书

A. 为中华民国成立创造了有利条件    B. 体现了清帝对君主立宪政体的向往

C. 标志着中国封建制度的结束    D. 以和平方式宣告了清王朝的覆灭

 

D 【解析】《清帝逊位诏书》的颁布标志着清王朝以和平的方式灭亡,故答案为D项。中华民国成立于1912年元旦,与题目中的时间“1912年2月”不符,排除A项;《清帝逊位诏书》是清王朝被迫颁布的,排除B项;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由封建社会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转变,排除C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对联的内涵往往带有对时事的绝妙讽刺。近代史上的某次谈判中,伊藤博文出上联相难:“内无相,外无将,不得已玉帛相将”。李鸿章对曰:“天难度,地难量,这才是帝王度量”。这里“帝王度量”应指

A. 开埠通商    B. 允许投资设厂    C. 割地赔款    D. 准许驻军

 

查看答案

《剑桥中国晚清史》载:“按照《天朝田亩制度》所宣布的目标,太平军运动确实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在这场革命中经济竞争被完全消灭;家庭被剥夺了它在经济和社会上的重要作用;国家获得了一种新的合法性和更广泛的权力。”材料中的“太平军的社会革命”

A.顺应了当时中国小农经济国情      B.是绝对平均主义的体现

C.强调国家对百姓财产权的尊重      D.是战争环境的必然选择

 

查看答案

“春秋笔法”是中国史学家常用的书写历史方法之一,作者往往用不同的字来表达态度,不发议论而将褒贬寓于叙事之中。因此,不少重要的历史概念实际上已隐含着作者的某种倾向性判断。下列历史概念中具有这种特色的是(    

A.鸦片战争          B.太平天国          C.甲午战争          D.维新变法

 

查看答案

陈旭麓先生说:“时代变了,道光帝浑然不觉,结果脚随之跟入新时代,而头脑却依旧留在旧时代。在专制社会中,旨意决定一切。道光帝由此断送了机会。”对这段话最好的理解是:

A皇权专制延缓中国近代化历程

B封建自然经济是君主专制的基础

C中国社会历史悠久、结构牢固

D自给自足心态滋生封闭保守观念

 

查看答案

《宋卷九十四汉末丧乱,魏武始基,军中仓卒,权立九品,盖以论人才优劣,非为世族高卑。因此相沿,遂为成法,自魏至晋,莫之能改。”材料说明九品中正制

A能依据人才优劣确定品第

B.选官用人只注重门第出身

C.是士族地主垄断政权的工具

D.促进了社会的公平和公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