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7年《申报》专栏《津门纪略》记载说:“乡间妇女至沪佣工,当其初至时,或在城内帮佣,尚不失本来面目。略过数月,或迁出城外,则无不心思骤变矣。妆风雅,爱打扮,渐而时出吃茶……回思昔日在乡之情事,竟有判若两人者。”这一描述实际上反映了
A. 作者对女子出外做工持反对态度 B. 西方工业文明导致传统道德的崩溃
C. 《申报》以宣传传统思想为宗旨 D. 近代城市生活影响人们的社会观念
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将日伪纺织企业合并,成立了国有的中纺公司。政治高层解释称,商民在抗战之后,对于所接收之敌伪纱厂,“即便有人承购,事实上仍需由政府予以维持,等于仍由政府自行拨款接办,国库并不因出售纱厂而有大量之收入”。这反映了此时期
A. 政府试图缓解民族工业困境 B. 国家实行对轻纺工业的统治
C. 政府在经济中主导地位加强 D. 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开始衰落
民国初年到1920年,中国工业增长速度达到年均12.8%;1927—1936年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另一个黄金十年。这两个时期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共同原因是
A. 政府扶持国民经济的发展 B. 国内政治局面很稳定
C. 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 D. 资产阶级掌握了政权
晚清时期清政府实行专利制度,允许企业享有长时间生产经营垄断权,1912年北京政府规定专利保护期限最高为5年,后财政总长周学熙等为其所设公司申请30年的专利权时,未获批准。这反映了民国初期
A. 建立了系统完善的经济法制体系 B. 经济立法鼓励工商业自由竞争
C. 中央财政限制官营商业的发展 D. 经济法规得以完全遵照执行
下图是近代中国四种经济成分——自然经济、洋务企业、民族企业、外资企业之间的关系示意图,图中序号依次对应的是
A. 自然经济、民族企业、洋务企业、外资企业
B. 民族企业、外资企业、洋务企业、自然经济
C. 外资企业、洋务企业、自然经济、民族企业
D. 自然经济外资企业洋务企业民族企业
荣德生等刊登宣言:“东(三)省沦亡,于今两月,我国民政府迁延无措……且于国际联盟中显示让步……同人等以匹夫有责之义,谨先发起‘国难自救会’之组织”,相约“监督政府之外交进行,对于一切有碍国家利益之行动,共抗争之。”这可以作为直接史料来说明
A. 国际联盟对日本侵略中国东北的迁就 B. 民族工业在夹缝中求生存的历史命运
C. 近代实业家具有较强的民族救亡意识 D. 国民政府对日本侵华采取不抵抗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