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民国初年,苏州丝绸业从业者大多世代相传,各织绸厂都采用手拉织机。1925年,在延...

民国初年,苏州丝绸业从业者大多世代相传,各织绸厂都采用手拉织机。1925年,在延龄冠记绸厂采用电力织机后,各家绸厂纷纷效尤,舍木机、手拉机而采取电力机。这一变化

A. 未能突破传统丝织业的技术瓶颈    B. 反映苏州重工业发展领先轻工业

C. 是工业革命成果在华的交叉应用    D. 标志着我国丝织技术领先于世界

 

C 【解析】“舍木机、手拉机而采取电力机”是指织绸动力的改变,没有涉及丝织技术的变化,故A项错误;采用的电力机不一定是中国生产的,无法反映苏州重工业领先轻工业,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中国的丝织业没有经历第一次工业革命,直接采用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故C项正确;电力机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材料体现的是丝织业动力的改变,没有涉及丝织技术领先于世界的内容,故D项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鸦片战争后,松江府所属州县“均栽种棉花,禾稻仅占十中之二”.原来不种棉花的华亭县也开始“改禾种花”。由于扩种经济作物,原来是余粮区的浙江余姚成了缺粮区;广东则靠越南、缅甸每年输入百万石大米维持。这反映了当时中国

A.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B.传统手工业的发展

C.自然经济统治地位的丧失           D.重农抑商政策的改变

 

查看答案

苑书义在《中国近代史新编》中记载“官僚地主杨宗濂兄弟在19世纪90年代初期既投资棉纺织工业又大量购买田产增强自己的地主地位。”杨氏如此选择的最重要原因是(     )

A.受传统重农抑商思想的影响        B.受到近代工业利润的驱使

C.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        D.中国处于半封建社会转型时期

 

查看答案

陈旭麓先生认为,(近代中国)复杂的社会环境及历史条件决定了革命与改良在互相对立中又互相联结,在不同一性中具有同一性。“同一性’,体现在

A. 发展实业    B. 变革方式

C. 领导阶层    D. 变革道路

 

查看答案

清末某大臣认为中国欲借官厂制器,虽百年亦终无起色,必须准各省广开各厂,令民间自为讲求,如国家欲购枪炮船械机器,均托民厂包办包用,其试不如式者,虽定造亦必剔返,则人人有争利之心,亏本之惧,自然专心致志,实力讲求,以期驾乎西制之上。对此观点认识正确的是(     

A.此方案不可行因为当时中国民间无力经营现代工业

B.此人是洋务派代表认为学习西方技术便可架乎西制

C.此人看到官办企业的重重弊端鼓励发展民营企业

D.说明清政府内部发生分化产生了民族资产阶级的代表

 

查看答案

图是中国1872——1911年按经方式分类的厂矿及共资本总公统计结合所学判断,出现图中所示现象的原因是

A.政府统一货币且实行关税自主

B.清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的限制

C.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

D.提倡国货的群众运动蓬勃开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