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思勉的《中国制度氏·宗族》记载:“正姓,若周姓姬,齐姓姜,宋姓子。庶姓,若鲁之三桓,郑之七穆。盖正姓所以表大宗,庶姓所表小宗也。”材料反映的制度
A.用血缘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
B.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有效统治
C.表明中央行政管理制度成熟
D.标志“家天下”局面的出现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就是这样一个地方,在三百年前,也就是17世纪的时候,却是整个世界的经济中心和最富庶的地区。一个仅有150万人口的荷兰,将自己的势力几乎延伸到地球的每一个角落,被马克思称为当时的“海上第一强国”。
——《大国崛起》
材料二 17世纪,英国与荷兰为争夺海上霸权及殖民利益而先后发生三次战争。……三次战争导致荷兰经济实力下降,英国取得海上优势。
——《英荷战争》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指出17世纪的荷兰为什么能成为“海上第一强国”。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英国是如何成为最大的殖民帝国的。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天津第一与全国之最(部分)
① | 1866年(清同治五年)在天津设立机器局。这是天津近代工业的发端,也是中国北方工业的发祥地。 |
② | 1888年(清光绪十四年),中国第一条运营铁路——“津唐铁路”竣工通车,成为中国第一条连接大城市的正式铁路。这也是由天津为出发点的我国最早的一条复线铁路。 |
③ | 1895年,中国近代第一所公立大学——北洋西学堂(天津大学)创建。维新运动之后,天津兴办的新学,已经在各通商口岸中位居第一。 |
④ | 1898年,清朝邮传部尚书盛宣怀创办的中国通商银行天津分行为第一家华商银行。到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在津的合资银行共有7家,华资银行18家,分行62家,居我国北方各城市银行的首位。 |
⑤ | 1902年6月17日创办于天津的《致公报》目前仍在香港出版,成为中国新闻事业史上出版时间最长的中文日报。 |
⑥ | 1902年,袁世凯任命赵秉钧在天津筹建了中国最早现代警务系统,创办天津侦探队及天津警察学堂。为中国现代警察制度之先河。 |
⑦ | 1906年6月2日,清政府投资围城路线线网工程完工并通车。天津是我国最早出现公交车的城市,天津电车电灯公司是我国内陆城市中最早出现的城市公交企业。 |
⑧ | 袁世凯积极推行地方自治,天津模仿日本于1907年七八月间举行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地方选举——“天津县议事会”选举。 |
从近代化的某个角度出发,选择上表中三条材料概括、提炼出一个主题,并用所选材料加以阐释。(要求:材料选择准确,主题明确,阐释合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从19世纪20年代开始,在印度输往中国的货物中,棉花退居次要位置,鸦片越来越重要甚至成为唯一重要的商品。如果没有鸦片,其他输华商品又不能增加的话,那么从中国运往印度的白银将大大减少。英国人庆幸的是,鸦片每年都有很大的涨幅,而且在中国有很好的销路,这保证了英国有足够的白银购买中国茶叶,而中国由茶叶所得外汇又全部流进了印度以购买鸦片。另外,原来英国利用向中国输入大量印度棉花来弥补购买中国茶叶资金的不足,鸦片产量提高后则不需要了,正好这一时期英国棉纺织业的发展需要大量进口棉花,印度棉花于是大量运至英国。英国——印度——中国之间的三角贸易一直维持到19世纪后期。到了19世纪70年代后,三角贸易的结构开始发生动摇,英国主要从印度进口茶叶,中国自产鸦片也占据国内主要市场。……即使当时中国业茶者意识到危机,甚至采取了某种措施,也不可能阻止茶叶贸易的衰减趋势,因为这根本不是措施是否得力的问题。19世纪茶叶贸易只是中国与欧美国家拉开距离过程中露出的小小冰山一角而已,茶叶出口危机只是19世纪中国社会经济危机的一个侧面。
——摘编自仲伟民《茶叶与鸦片:十九世纪经济全球化中的中国》
材料二1890年英国驻汉口领事列举了印度和锡兰的种茶人优于中国种茶人的有利条件:可资运用的资本较大;没有厘金、入市税和进口税;有更好和更廉价的劳动力市场……具有化学和农业知识;对购买者的嗜好和要求了解得更彻底;有无数公共工程,旱季便于灌溉,雨季避免淹没;茶园面积庞大;有优良的机器等等。
(1)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19世纪后期中国出现茶业危机的主要原因。
(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19世纪中、英、印“三角贸易”的演变,并简析这些变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生态环保是一个亘古至今的话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道家的崇尚自然、儒家的仁义思想、宗教不杀生的观念在我国古人的环保思想上都有一席之地,并上升到政治、法律的高度,甚至提出不重视环保“不可以为天下王”。许多朝代都设过虞、衡机构,有山虞、泽虞、川衡、林衡。山虞、林衡分别负责山林环保政策法令的出台和执行。泽虞、川衡类似,只不过是管川泽鱼鳌而已。古代环保立法可以追溯到夏禹执政时期,而秦的《田律》则被看成是中国最早的“环保法”,此后历代大多有相应的环保法规。
在古代环保法中,似秦朝《田律》中“春二月,毋敢伐材木山林及雍堤水。不夏月,毋敢夜草为灰”之类的内容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它体现出小农经济时代生态意识中不违农时而增加农业收入的现实功利主义。因为功利主义,唐朝出现了放火烧山,围湖造田。因为功利主义,新航路的开辟给中国带来了改善生存的机遇,又变成了恶化生态的“契机”……
——改编自互联网
材料二 秦岭渭水滋养十三朝古都,形成历史上“八水绕长安”的生态佳话。唐长安因渭水而繁盛,却又因水而被迫迁都。……宽阔的朱雀大道,宏大的正规城市,建设城市养活城市,让高大的秦岭、八百里秦川不胜其负。弱小的“卖炭翁”受城市富贵者所累,但 “伐薪烧炭南山中”累倒的却是巍峨的秦岭呀!以至于唐代末期需要伐木时,要到今天山西境内的岚县才能找到高大木材。长安城从汉唐时期就一直沿袭饮用井水的习惯。到宋元时期,井水污染已经非常严重。明代的水环境整治曾一度出现过好转,但及至清代,由于土地兼并,大批失地农民深入秦岭伐林垦荒,生态又一次遭受严重毁坏。近代,孙中山提出南水北调,引汉济渭。而今,引汉济渭工程已在2009年启动。
——改编自纪录片《大秦岭·感恩秦岭》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环保法规方面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评析秦岭在中国历史上遭遇的生态问题;陕西省出品《大秦岭》的现实意义是什么?
明朝谢肇滿在《五杂俎》中记载:“西戎茶马之市,自宋已然。盖土蕃潼酪腥膻,非茶不解其毒……(中原)藉之可以得马。以草木之叶,易边场之用,利之最大者也。”由此可知宋朝茶叶贸易的最大收益是
A. 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B. 提高边境人民生活水平
C. 提升了自身军事战斗力 D. 改善与周边民族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