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十九世纪六十年代清王朝消除了内外两个致命威胁,舒缓了一...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十九世纪六十年代清王朝消除了内外两个致命威胁,舒缓了一口气。随后的一段时期,清朝表现出一种相当显着的复兴气象。士大夫很快将这种王朝的“第二次繁荣”称为“同治中兴”。这个时期推行了一些政策措施,让衰败的农业地区休养生息与举荐能人贤士为朝廷效命。官府减免或降低了农村的赋税,发放粮种和农具以帮助恢复农业,并大力倡导个人俭朴的风尚。私塾和私家书楼重新开放,科举考试再度举行,尤其是在那些内乱岁月里没有开办科试的地区。这些考试尽管还是采取考八股文的形式,但却强调当时的现实问题。在限制卖官鬻爵的同时,朝廷扩大各省科举考试的录取名额,用以奖励军功和捐输。在官场内,更严厉地整肃纲纪,严惩贪污腐败。与此同时,在对外事务中,弹精竭虑地保持与西方列强之间的和平友好关系,以便为国家提供重建和自强的机会。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同治中兴”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同治中兴”的作用?

 

(14)答案 (1)进行赋税改革,采取恢复农业的措施;倡导个人俭朴的风尚;重视教育,改革科举制度;整顿官场,奖励军功和捐输,整肃纲纪等。 (2)减轻农民负担,促进农业发展;有利于形成俭朴的风尚;有利于提高士气、净化官场;给国家提供相对重建的机会;有利于西方技术的引进;有利于中国近代化等等(其它言之有理答案亦可) 说明:以上答案仅供参考,只要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 【解析】 第(1)问,根据材料中对同治中心含义的解释及其在科举制度、官吏制度方面的措施进行分析得出其恢复传统秩序,同时改变科举考试的相关内容,整顿吏治,根据材料中“在对外事务中,殚精竭虑地保持与西方列强之间的和平友好关系,以便为国家提供重建和自强的机会”并结合所学得出学习西方科技、军事、文化和加强对外交流。 第(2)问,同治时期,处在中国开展洋务运动时期,因此结合所学可知它一方面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特别是诱导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创办的三支海军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近代中国军事力量,但是其对西方的学习仅仅停留在器物层次,目的是维护清政府的统治,因此并不能从根本上推动中国近代化。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近代开埠以来,西方文明急速渗入中国社会各个方面,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变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世纪初,对于清朝统治者当年强迫汉人接受的发辫,大多数人都主张剪去,并且认为“不剪发不算革命”“也不算时髦”。……当时一般人认为,西方的社会生活是依据天赋人权等理性原则建立起来的理想社会模式,代表着社会进步的方向。相比之下,中国传统的社会生活则充满着陈旧愚俗,不符合时代潮流,非改革不可。以致在民国初形成了这样一种社会心理:认为谁接受西方的社会生活习俗,谁就是文明、开化,属于新派人物。

——王文泉主编《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光绪年间的黄浦江畔,房屋多为西式,轩敞华丽,有高至六、七层者,钟楼矗立,烟囱如林,入夜则灯火辉煌,明如白昼。……一些以营利为目的“蕃菜馆”“面包房”“咖啡店”出现,许多身着西装的中国人在此出入。

——摘编自李维清《上海乡土志》

材料三1908年和1914年有轨电车和无轨电车相继传入上海,一些市民怕触电身亡,多不敢乘坐电车。为了吸引乘客,电车公司在车身外用斗大的汉字书写“大众可乘,稳而且快”。还向尝试乘车的市民赠送牙膏和香皂等日用品。

——仲富兰《图说中国百年社会生活变迁》

(1)根据材料一,指出近代中国社会生活领域出现的新气象。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新气象出现的原因有哪些?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上海在社会生活方面向近代转型的主要表现。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对外贸易政策变化表

——据【英】考特著《简明英国经济史》

材料二16—17世纪,由于经济中已产生强有力的资本主义部门和1688~1689年革命中取得的新自由,英国必须和能够以空前规模的技术革新回答日益扩大的市场的挑战。1660年,一些学者已创立了皇家学会,著名科学家牛顿与戴维曾先后任该会会长。这时伦敦成了欧洲的科技活动中心和近代实验科学的发源地……英国的创造发明,在17世纪90年代已蓬勃开展,不久就出现第一批成果,如纽可门蒸汽机,达比焦炼熔炉。

——摘自徐吉贵<世界近代中期经济史》

(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18、19世纪英国对外贸易政策发生的变化及其根本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促使英国进行技术革新的有利因素有哪些?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时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升起的第一面五星红旗的面料就是出自瑞蚨祥。1868年,它创建于山东济南,1893年瑞蚨祥设立了北京分号——北京瑞蚨祥绸布店,……从1911年到1918年,瑞蚨祥在北京又开办了2处新店,同时在天津、青岛、烟台、上海等地的分号也相继设立。

材料二中国纯碱市场,一向由英商卜内门公司垄断。“一战”期间,英货中断,碱价猛涨。……爱国资本家范旭东等于1918年在天津塘沽创办了永利碱厂(资本200万银元)。……(英商)多次直接对永利碱厂进行威胁和破坏,加以“一战”以后,碱价猛跌,碱厂的建设面临重重困难。但是,在范旭东的主持下,侯德榜等人努力奋斗,排除了各种障碍,攻克了一个个技术难关,掌握了苏尔维制碱技术的奥秘,碱厂终于在1925年开始正式出碱,1926年年产45万吨,1927年年产13400万吨。从此,在此后与卜内门公司的竞争中取得了明显的优势。这是民族工业取得的一个重大胜利。

——《中国近代经济史稿》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瑞蚨祥创办时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化的主要表现。

(2)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瑞蚨祥得到迅速发展的原因。

(3)依据材料二,概括永利碱厂发展过程中遭遇到的困难(不得摘抄材料原文)。

 

查看答案

历史图片被称为“凝固的历史”,它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还原当时的情境。从甲图到乙图,主要表明

A. 先进习俗必然会取代落后习俗

B. 某些习俗具有深刻的政治意义

C. 专制王朝由强大走向败落的历史命运

D. 专制与民主的斗争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查看答案

1911年爆发的辛亥革命,它虽然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但南京临时政府采取的许多措施,使人们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出现了女性积极参加社会政活动,如女子北伐军,女子参政团,女子自由党等现象。这种现象反映了

A. 婚姻自主的社会风尚    B. 救亡图存的历史潮流

C. 民主共和的思想观念    D. 自由平等的时代诉求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