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古代文官制度,产生于政府划分为文武职官和专制...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古代文官制度,产生于政府划分为文武职官和专制主义集权政治确立以后。在漫长的演变和发展过程中,它形成了健全的制度、详密的规范、鲜明的特点。

——张晋藩《中国古代文官制度综论》

中国古代文官制度是在皇权至高无上体系下进行国家活动组织管理的制度设计,这种自上而下、层层相应、运转有序的行政体制在国家管理中发挥独特的功能。

——陈燕青《中国古代文官制度及其现代价值探析》

材料二明朝后期开始,利玛窦、汤若望等欧洲传教士先后来华,与徐光启等合作开展翻译活动,把欧洲的天文、数学、地理等著作介绍到中国,同时把中国的《大学》、《论语》等典籍介绍到欧洲。欧洲学者称之为“一次相互的启蒙”。

——摘自《400年前的那场文明冲突》

材料三伏尔泰是法国启蒙时代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启蒙运动公认的领袖和导师。

……他一方面承认道德的多元化有其合理性,但另一方面,他认为有些道德观念却应该具有普世的价值。伏尔泰认为宗教和教会统治是人类理性的主要敌人,阻碍文明进步,是最大的社会祸害。伏尔泰的哲学思想在当时和后世都有着巨大的影响,他的《哲学通信》被人称为“投向旧制度的第一颗炸弹”。在伏尔泰的哲学里我们还可以领略到它与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关系。到18世纪时,在启蒙思想家们的极力倡导下,欧洲掀起了长达半个世纪的中国文化热。

——林蓉《浅析伏尔泰哲学思想及其与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关系》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官员的主要选拔途径,并分析秦汉以来中国古代文官制度如何“在国家管理中发挥独特的功能”。

(2)根据材料二,概括明末清初东西方文明传播的特点。

(3)根据材料二、三,指出两则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在伏尔泰的哲学思想中“可以领略到它与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关系”。

 

(1)选拔途径:世卿世禄制、军功授爵制、九品中正制、察举制、征辟制和科举制等。功能:强化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保证了封建经济发展和繁荣;进一步巩固了儒家思想的长期独尊地位;制度化的选官标准和多种途径,有利于提高官员的素质;扩大了统治基础和促进社会公平;推动了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巩固和发展。 (2)特点:传播者主要为传教士和封建士大夫;传播具有双向性;西学在中国的传播以实用科技为主,中国传播到西方的主要是儒家思想。 (3)联系:材料二利玛窦等人将中国文化介绍到西方,为材料三伏尔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打下了基础。关系:伏尔泰认为道德的多元化有其合理性,故吸收中国文化的道德成分;他反对君主专制、宣扬天赋人权,一定程度上受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仁政”等儒家思想的影响。 【解析】(1)选拔途径:需要结合所学古代中国的选官制度来回答。根据所学,我国古代的选官制度在古代先秦时期有世卿世禄制、军功授爵制;汉代以来有察举制、九品中正制、征辟制和科举制等。功能:从材料一中的“在国家管理中发挥独特的功能”可知选官制度选拔出官员来是为了更好的维护统治,这可以从对王朝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发展等方面来思考,也可以从制度本身发展层面来分析其功能。也就是在政治上,强化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推动了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巩固和发展。经济上,则保证了封建经济发展和繁荣;思想文化上,进一步巩固了儒家思想的长期独尊地位;从制度层面来说,这种制度化的选官标准和多种途径,有利于提高官员的素质;也扩大了统治基础和促进社会公平。 (2)特点:题目要求“根据材料二”概括。由材料二中的“利玛窦、汤若望等欧洲传教士” “与徐光启等合作”可以得出传播者主要为传教士和封建士大夫;由“开展翻译活动,把欧洲的天文、数学、地理等著作介绍到中国,同时把中国的《大学》、《论语》等典籍介绍到欧洲”可以得出传播具有双向性;西学在中国的传播以实用科技为主,中国传播到西方的主要是儒家思想。 (3)联系:题目要求“根据材料二、三”回答。材料二介绍的是东西方文化的相互传播,材料三说的是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的哲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所以可以得出材料二利玛窦等人将中国文化介绍到西方,为材料三伏尔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打下了基础。关系:题目要求“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三中伏尔泰认为道德的多元化有其合理性,再结合材料二中西方传教士把中国的儒家典籍传入欧洲,可知伏尔泰的思想应该吸收了中国文化的道德成分;由材料三中的“有些道德观念却应该具有普世的价值”,再结合所学过的他反对君主专制、宣扬天赋人权与中国儒家思想的知识可知,他一定程度上受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仁政”等儒家思想的影响。 点睛:从设问角度看,主观题的审题应该包括四部分:一是答题依据,也就是答案来源于哪里,这一题涉及到了两种,即“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与“根据材料”,这为考生提供了思考答案的来源;二是答题要求,这一题里有“概括”、“指出”、“分析”等要求;三是答题内容,这一题涉及到了“原因”、“评价”、“特点”、“原因”等;四是答题条件,即修饰答题内容的部分。这些方面明确了,才可以算审题清楚明确了。这一题涉及到了“根据材料”和“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两种设问模式,答题时就应该根据相应的依据去思考。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说:“人类便被分成一群群的牛羊,每一群都有他自己的首领,首领保护他们就是为了要吃掉他们。”据此,卢梭意在

A. 唤醒麻木之人的权利意识    B. 抨击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

C. 要求建立社会契约式国家    D. 强调君主制容易产生专制

 

查看答案

马丁·路德认为:“武力可以用来增强信心,也可以用来增强异端,或用来粉碎正直并把一个传异端者变成心口不一的假冒伪善的人。”这说明他

A. 强调以暴力反对天主教会    B. 反对宗教异端思想

C. 强调温和改革,反对动乱    D. 主张“因信称义”

 

查看答案

元代行省的军事权专门由佩金虎符的丞相、平章等官提调,钱谷财赋由朝廷指定的一至二名官员掌管。材料说明元代行省制

A. 削弱了政令的执行力    B. 改变了地方官员的权力来源

C. 有利于防范地方割据    D. 致使相权削弱君权强化

 

查看答案

宋朝设置通判于各州、府,辅佐知州或知府处理政务,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等州府公事,须通判连署方能生效,并有监察官吏之权。清朝各府置通判,分掌粮运、水利、屯田、牧马、江海防务等事。这反映出

A. 地方监察力度不断削弱    B. 地方政务处理更加灵活

C. 地方监察体制有所调整    D. 地方政府职能日益扩大

 

查看答案

宋代大臣文彦博概括当朝政治的特点是“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王夫之也谈到“终宋之世,文臣无欧刀之辟(无死刑)”。这说明宋代

A. 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基本解决    B. 实现了儒家君民共治的理想

C. 君权弱化促使官僚政治成熟    D. 治国方略的调整影响政治生态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