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明末清初,明代宗室藩王们及一大批官僚豪绅被镇压后,这些被镇压的藩王、官僚、豪绅所霸占的土地分布在山东、山西、湖南、湖北、陕西等地,当时清政府有的官吏建议统一回收,然后卖给农民耕种。而当时有的庶民一贫如洗,哪有钱购买这些土地呢?康熙作了一个令大部分清政府官吏张目结舌的决策,他下诏将藩王的土地无偿交给所在地的农民耕种,号称“更名田”。康熙在实施“更名田”的同时,大胆奖励官员、农民垦荒……他针对当时一方面国库粮食不充足;另一方面地方出现抛耕、荒耕的现实状况,在康熙十年,对新垦荒地免税的年限,由过去的三年放宽到四年,又宽到六年,最后宽到了十年;此外,康熙皇帝针对贫困农民在垦荒和兴修水利无资金、无耕牛的问题,他下令地方政府给予财政资助。他说:“流移者给以官庄(官田),匮乏者贷以官牛,陂塘沟洫修以官帑(公款),则民财裕而力垦者多矣。”并下令荒地垦熟后,原主不许复认,以鼓励垦荒者的积极性。
——曲路浚《从前清政府的棱镜中折射当代财政之伤》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清初土地政策调整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初土地政策调整的积极影响。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般地说,改良与改革是社会进化的常态机制。一个社会的正常发展,在多数情况下是以社会改革形式完成的。当社会其他方面调整速度跟不上生产力发展的巨大变化时,当社会出现新的阶级力量,而社会原有的政治和统治形式却因为拒绝改革保持不变或改革不得当时,往往会在社会变革中急速形成变数,并发展成巨大的反对力量,这股反对力量往往同社会的其他被统治阶级联合或采取其他的合作形式,反对拒绝革新进步的统治阶级。改革与反改革的分歧越尖锐,反对与保守的力量越强大,其冲突就越尖锐。矛盾斗争就往往转化为革命。
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关于改革或革命的观点,并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的相关史实,加以论述。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529年,广州重开世舶贸易,澳门成为中国朝廷允许外国商船湾泊的八大海港之一。16世纪中期以来形成了以澳门为中心的三条国际贸易航线(如表)。
航线 | 航线上主要商业活动 | 备注 |
葡萄牙里斯本—印度果阿—澳门 | 葡萄牙人将经过广州转运到澳门的中国货物运返欧洲,如丝、绢、细工木器、漆器和陶器等,又由欧洲运来毛织品、玻璃制品等。 | 以白银为最大宗,1585—1591年,经果阿运到澳门的白银约90万两。 |
澳门—日本长崎 | 每年初夏,葡萄牙商人东渡日本,将生丝、绸缎等中国货物运往长崎,然后待秋季返航澳门,运回日本的白银、土特产等。 | 明政府鉴于“倭寇祸烈”,严禁中日通商。 |
澳门—菲律宾马尼拉—墨西哥 | 澳门的葡萄牙商人以及华商,将生丝、绸缎等运到马尼拉,再由西班牙商人将这些货物和少量菲律宾产品运到拉美,将拉美白银运回欧洲,再运回澳门购买中国的丝货和其它货品。 | 中国与美洲贸易的最早航线,构成了以中国丝货和世界各地的白银为大宗交易的国际海上丝绸大循环——“丝银之路”。 |
材料二
16世纪中叶以后,澳门曾是西学东渐和中学西渐的重要桥梁和通道。传教士在澳门开创的远东第一所西方式的大学——圣保罗学院,成为远东汉学家和西学人才的摇篮。利玛窦等传教士并经澳门进入中国内地进行传教活动,把西方国家的科学文化传入中国,又将中国的儒家经典和历史、文学、医学、工艺和工艺美术传到欧洲。
——摘编自《话说澳门》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丝银之路”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银丝之路”对中国和世界产生的影响。
部分法国浪漫主义作家在法国大革命后认为,人只有回归基督教,才能找到精神的故乡。这反映出当时
A. 浪漫主义文学创作尚不成熟 B. 法国大革命造成了思想混乱
C. 浪漫主义者过分的强调理性 D. 部分民众对社会现实的失望
1950年在美国国内,成千上万的华裔和亚裔被怀疑为“间谍”。他们甚至被禁止公开谈论自己的家乡,还有不少人因被指责“同情共产党”而受监禁、驱逐。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在于
A. 美国“冷战”政策的影响 B.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结束
C. 美国对亚洲采取敌视政策 D. 两极格局在政治领域凸显
从工厂制到股份公司制,从个人所有及合伙制到行业垄断的形成,工业化又走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这一发展阶段
A. 促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B. 培育了科技为先导的经济理念
C. 推动了工人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 D. 促进了近代化城市的逐渐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