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光十二年(1832年),苏州盛泽镇“徽宁会馆”碑记:“凡江浙两省之以蚕织为业者,俱萃于是,商贾辐辏,虽弹丸之地,而繁华过他郡。皖省徽州、宁国二郡之人,服贾于外者,所在尤多。”材料突出反映了当时( )
A.江南市镇商业繁荣 B.重农抑商政策废弃
C.自然经济已经瓦解 D.徽商经营品种单一
明朝于1381年规定“商贾止衣绢、布,农家有一人为商贾者,亦不得衣绸、纱。”这种规定表明明朝实行过
A. 手工业官营政策 B. 休养生息政策
C. 海禁政策 D. 抑商政策
“厚往薄来”“倍偿其价”“宣扬国威”“友好交往”,与这四个关键词都相关的古代中国历史现象是( )
A.朝贡贸易 B.民间贸易
C.对外开放 D.闭关锁国
据清代史书记载:“上自绅富,下自委巷工贾胥史之俦,赢十白金,即莫不志在良田。”对上述材料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
A.是封建土地私有制发展的产物
B.是重农抑商政策带来的后果
C.不利于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
D. 导致资本主义萌芽中断的主要原因
“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有他故,则唤无主之匠代之,曰唤代.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这段材料反映了明代丝织业中( )
A.官营手工业规模不断扩大 B.私营手工业规模不断扩大
C.产生了雇佣劳动关系 D.工匠与机户关系紧密
明朝中后期,瓷器的生产多采用“官搭民烧”的办法;在制瓷中心景德镇有“形器走天下”之说。这充分说明了( )
A.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 B.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动
C.景德镇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D.景德镇瓷器天下无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