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下图为汉代画像砖的拓片,它反映了 A. 小国寡民的生活图景 B. 小农经济的生产...

下图为汉代画像砖的拓片,它反映了

A. 小国寡民的生活图景    B. 小农经济的生产形式

C. 农民生活的殷实富足    D. 棉纺织技术日渐成熟

 

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读图与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猜图中可以看到男耕女织的画面,运用所学知识可得男耕女织是小农经济最主要的生产方式。故B项正确。从图中无法看出小国寡民这样的生活图景,所以A项错误。农民生活的殷实富足在图中也不能反映出,因此C项错误。汉代棉花还未传入我国,另外从图中也看不出纺织的材料。故D项错误。 点睛:本题体现出把所学知识运用于读图识图上,不要过分解读。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战国时期秦国司法机关受理案件后,要把当事人的姓名、身份、籍贯、是否有前科等问题写成书面报告;然后前往现场勘验、调查,每一过程都要做笔录;庭审时要听取当事人双方的口供,可进行刑讯;最后,司法机关做出判决。整个审判过程都记录下来,制作成“爰书”。秦国的这种做法

A. 成为统一六国的司法保障    B. 具有形式主义的特征

C. 反映了对司法程序的重视    D. 保证了审判公正合理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战后初期,随着美苏冷战的愈演愈烈,一向被美国政府视为“边远地区”的东亚也逐渐被纳入冷战体制,成为美苏较量的重要战场。美国总统杜鲁门宣称:“我们必须完全控制日本和太平洋;必烦复兴中国,在那里建立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在朝鲜我们也应当这样做。”这实际上确立了二战后初期美国东王政策的基调。

——赵学功《冷战时期美国东亚政策的演变》

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二战后初期美国东亚政策的“基调”和具体表现。

材料二侵越战争表明美国的全球干涉政策走到了极点,也使美国陷入内外交困的境地,给美国的政治、经济、军事以及国际地位造成了极为严重的影响。在国内,通货膨胀加加剧,反战运动不断高涨,社会矛盾日益尖锐,整个国家处于分裂的边缘。在越南,虽有装备粉良的50万美军,但仍取胜无望。由于深陷越战泥潭,美国与苏联和盟国的力量对比正在发生不利于美国的变化。……1970年2月18日,尼充松向国会提交了关于20世纪70年代美国外交政策的长篇报奋,强调:“美国将参加各盟国和朋友的防务和发展活动,但是美国不能而且也不会制定全部方案,拟定全部计划,执行全部决定,负起保卫世界自由国家的全部责任。

——赵学功《冷战叶期美国东亚政策的演变》

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美国亚洲政策的交化及影晌这一交化的因素。

材料三1953年1月,艾森豪成尔出任新一届美国总统,出于从遏制共产主义发展的战略出发,美国政府决定进一步密切美台关系……1955年1月28日,美国策动新西兰出面,在联合国安理会提出讨论台湾海峡(金门、马祖等汤海岛崎)“停火问题”,目的是使台湾问题国际化。2月14日,蒋介石答中外记者时说:“在四千余年的中国历史上,虽间有卖国贼勾结敌寇叛乱之事,但中华民族不久终归于一统。……”

——邓小河《蒋介石三次抗拒美国图谋分裂中国内幕》

材料三表明蒋介石对台湾问题国际化的态度是什么?

 

查看答案

一个国家的发展强大与海洋的开发利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海外贸易历史悠久,它是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造船航海业的进步而不断发展的,成为古代中国对外经济联系的一个主要梁道。

——搜狗百科·中国古代海外贸易

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中国古代海外贸易“历史悠久”的表现。

材料二起源于海洋文明的西方国家很早就重视海洋的意义。几百年来,萄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乃至今天的美国在世界上的优势力量都是以海权为基础的。

——《科普百家论坛:海军武器实录》

使得葡萄牙、西班牙取得“优势力量”的事件是什么?一战后,美国是如何跻身海军强国之列的?

材料三孙中山说:“中国海权一日不兴,则国基一日不宁。”“争太平洋之海权,即争太平洋之门户权。人方以我为争(意为别国以我国为争夺瓜分的对象),岂置之不问。”孙中山面对旧中国的形势,从民族存亡和民生的角度关注海洋,在《实业计划自序》中说:“操之在我则存,操之在人则亡。”

——杨金森、范中义《中国海防史》

依据材料三概述孙中山的海权思想。晚清和民国时期,中国的海权为什么不能得到保障?

材料四有的学者从中国面临20世纪80年代世界第二次重大产业梯度转移出发,提出只有采取率先加快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的战略,才能抓住这个难得的机遇。“因为内地无论从区位上、与海外的联系上还是从工业基础上、科学技术水平上、劳动者的素质上,都与沿海存在差距。能较快扩大开放,转换机制,吸引海外资金和技术,吸收和借鉴外国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率先接收东亚地区第二次重大产业样度转移的,还是沿海地区。”

——夏禹龙《加速发展、达到共同富裕的捷径》

依据材料四,分析在改革开放的前期对外开放的重点选择在沿海地区的主要原因。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战国初期,士成为知识分子的代称。此时的“士”已与出身无关,他们可能来自贵族,也可能起于微贱,其共同的身份标志仅仅是知识、智慧和才能。战国以前的士受“六艺”教育,文武并重,而战国时期的士基本以学习文化典籍为主,是比较单纯的文士。他们已经脱离了分封等级制的束缚,能够自由流动。……很多国家出现了“布衣卿相”,国君礼贤下士,并不计较出身。于是士的社会地位同以前相比更加显赫,奔走于各国,成为各国官僚队伍的后备队。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战国时期士阶层的变化之处并分析其原因。

材料二在外国侵略和国内动乱等重大问题迫在眉睫时,士人感觉到有义务对社会的稳定贡献一份力量。即使是专研汉学的学者也放弃了传统的不问世事的态度,所有晚清士人都坚信,在公共事务上他们有着不可缺少的作用。士人对研究的领域和方法有广泛的兴趣,例如:政治家曾国藩试图把汉学、宋学和格物致用,融合成一个无所不包的基本学识,即礼学,以反映儒家“礼”的概念。康有为从理学研究转向今文学,再转向西方政治改革著作研究。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清末士人阶层的多领域探索。

材料三法国波旁王朝视庶民如草芥,一些启蒙思想家“各奋于学问,各发为议论,以天斌之才为贵,不以人授之爵为贵,申下界之困顿,烛世间之情理”,于是爆发了法国大革命。

——高毅、徐前进《中国语境中的欧洲启蒙运动》

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启蒙运动的主要思想主张及其社会影响。

综上,谈谈你对知识分子的认识。

 

查看答案

20世纪七八十年代,“剑桥学派”注重研究“历史语境”。他们认为没有脱离语境的无时间限制的真理的存在,只有从历史语境出发,才能更好地把握观念的生成与演变。“历史语境”的含义是

A. 历史事件发生的特定时代背景    B. 特定的历史语言表述

C. 持相同史观的人对历史的探讨    D. 同时代人对历史的解释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