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大规模的都城营建活动对关中地区的森林造成了毁灭...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大规模的都城营建活动对关中地区的森林造成了毁灭性破坏,而且随着关中地区人口的大幅度增长,人口与环境的关系日益紧张。农业生产的过度开发,加剧了关中地区生态环境的急剧恶化,造成了农业经济的停滞甚至衰退。唐高宗在文告中说,因长安粮食供应困难,而洛阳有运河,运输方便,故建为东都。自唐高宗时到玄宗开元二十四年间,皇帝均住在洛阳。五代时期,除后唐都洛阳外,其他朝代均都开封。宋太祖赵匡胤建都非在洛阳、长安,而在河南开封。北宋大权集中于中央政府,鉴于中央政府消耗大,又鉴于长安离江淮太远,洛阳虽较佳,但开封更好,故建都于开封。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社会经济通史》等

材料二

朱元璋定都南京,为中国统一后建都江南的第一个皇帝。居于长江下游的南京,山川险固,气象十分雄伟。但是,北方边疆的防御问题,北方元朝残余势力的存在等,都关系着国家的安全,南京远离要防,不便用兵,对北方的控制鞭长莫及。朱元璋曾有迁都的意向,但终未成行。明成祖朱棣,出身燕王,对政治中心脱离军事中心的危害很有体会,成功的迁都北京。北京虽然远离全国经济最发达的江南地区,但有京杭大运河联接江南经济中心,还可以通过海运从东南补给京师。明朝对国都的选址问题,争论一直非常激烈。

——摘编自李传永《论中国历代都城之变迁》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朝至北宋都城变迁的主要特征并简析其原因。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朱棣迁都北京。

 

特征:由西向东转移(由关中到中原地区转移);都城多在北方;政治中心、经济中心和军事中心尽可能保持一致。 原因:关中地区生态环境的恶化,粮食短缺;大运河的开通,洛阳、开封地理位置优越;江南经济发展,经济重心的南移;战乱和民族关系的影响。 评述: 背景:历史上统一政权的都城多在北方;元朝残余势力存在,南京远离要防;意在加强北方边疆的防御。 影响:加强了北方地区的军事力量,有利于维护明王朝的统治;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河海运输多有不便,远离经济中心,增加了政府的财政负担。 认识:都城的选址只有相对较好的区位,没有绝对理想的区位。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材料的阅读归纳能力。第一小问特征,通过材料我们可知唐建都于长安,但是又营建东都洛阳,五代时期后唐定都洛阳,其余各代都在开封,北宋也选择开封。由此可以得出都城有逐步东移的趋势。另外所有都城都在北方。都城既是政治中心,又是全国的经济、军事中心。第二小问原因,从材料中可知唐皇帝常居洛阳是因为关中地区的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人口众多,粮食缺乏。而洛阳开封紧邻运河位置优越,便于从南方运送粮食等物资。那么说明经济的重心已经逐渐南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方战乱较多以及少数民族入侵中原也是都城迁移的重要原因。 (2)本题主要考查分析叙述能力。首先应该理清头绪。评价迁都问题应该先考虑为什么要迁都?第二要分析迁都能够带来怎样的影响。第一个问题为什么?根据材料可以归纳出历史上多数朝代都城都在北方;北方边疆的防御问题,元朝残余势力的存在等。而南京远离要防,不便于军务。迁都北方可以加强北部边境的力量。第二,影响上可以从这几个方面考虑如:给北方的战事以有力地支持巩固了边疆;同时保证了国家的统一;但是都城远离经济的中心,运输不便大大增加了政府的负担。由此我们可以认识到都城的选址没有绝对得好或者坏,只是相对的。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64年6月,美国《时代》杂志发表社论指出:“从北约到联合国,从拉丁美洲到红色中国,几乎在世界政治中的每一个问题或地区上,法国都采取和美国政策不一致的态度。”这一社论

A. 揭示了法国倒向社会主义阵营    B. 反映了法国推行独立外交

C. 体现了两大阵营对抗趋于缓和    D. 说明了法国与美国的决裂

 

查看答案

苏联农业集体化资料统计表,下表说明苏联农业集体化

A. 解决了苏联的粮食危机    B. 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C. 存在着急躁冒进的现象    D. 有效地巩固了工农联盟

 

查看答案

有学者认为“哥白尼革命”对贬低人的地位起了促进作用,因为它把人赶出了宇宙中心的尊贵地位,把人贬为无穷无尽的宇宙机器中的一粒微不足道的尘埃。得出这一认识的依据是“哥白尼革命”

A. 得到了科学实验的验证    B. 对宇宙现象做出了科学的解释

C. 推动了技术的重大突破    D. 改变了人类对自然世界的认识

 

查看答案

公元前5世纪中叶,雅典基本形成了一项由富人承担的“为公众办事”的捐献制度。“富有阶层对荣誉的热望促使他们频频自愿承担公益捐助,而且这种捐助有时会给他们带来实质性的回报。”由此可见,雅典的“捐献制度”

A. 消除了公民之间的不平等    B. 是雅典追求公民自由的体现

C. 提高了富人的政治影响力    D. 使富裕阶层获得了政治特权

 

查看答案

“一五”计划规定,五年内工农业总产值计划由1952年的827.1亿元,增加到1957年的1249.9亿元,增长51.1%,平均每年增长8.6%。工业总产值计划由1952年的270.1亿元,增加到1957年的535.6亿元,增长98.3%,平均每年增长14.7%。这一规定

A. 解决了工农业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B. 体现了经济发展急躁冒进的政策方针

C. 与当时中国工农业发展状况不符    D. 反映了迫切要求改变落后状况的愿望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