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徽州人多地少,且自然条件恶劣,土地贫瘠,故几乎家家经商,但徽州贫瘠的土地价格上涨幅度却居全国之首,形成“田少而值昂”的情形。这一形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徽州富商“以末致富,以本守之”
B.徽州出现了许多特色作物种植区
C.商品经济开始向徽州农村渗透
D.北方农民因战乱大量南迁推高地价
明清时期,江南城镇附近农户不事农耕,“尽逐绫绸之利”,渐成风尚,城镇中“络纬机杼之声通宵彻夜”。这反映了
A. 官营手工业已经衰落 B. 家庭手工业面向市场
C. 民营手工业开始发展 D. 自然经济已开始解体
据唐代天宝年间统计的全国户口数字,秦岭、淮河以南地区的户数占45.5%,以北占到54.5%;据北宋《太平寰宇记》所载北宋初期全国户数,秦岭、淮河以南地区的户数占59.1%,以北则为40.9%。这一变化
A.导致丝绸之路的受阻
B.导致宋代政治中心的南移
C.反映经济格局的变动
D.加剧人地矛盾的尖锐程度
在中国古代,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制,允许土地买卖。但是,秦、汉、唐、明都有过大规模没收豪富田产,强制豪富迁徙的事情。这说明中国古代
A. 实现国家对土地的绝对控制 B. 没有完整意义的土地私有制
C. 有效地抑制了大土地私有制 D. 事实上以土地国有制为主导
下列现象在纺织业中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用丝做衣料 ②私营纺织作坊兴起
③出现自由劳动力市场 ④棉花种植推广到闽粤地区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①②④③ D.①④③②
对“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自足”即产品富足
B.带有封建性和落后性
C.生产目的不以市场贸易为主
D.生产的目的首先是满足自我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