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30年代,国民党革命理论家戴季陶提出:“仁爱即民生哲学之基础孙中山是继承尧舜以至孔孟而中绝的仁义道德的思想……孔子组织了一个‘社会连带责任主义’的民生哲学。”其旨在
A. 推行仁政放弃阶级斗争 B. 利用孔孟学说改造中国
C. 融合社会主义完善自身 D. 寻找传统依托巩固统治
在1929年中国共产党制定的《兴国土地法》中,把1928年制定的《井冈山土地法》中规定“没收一切土地归苏维埃政权所有”的内容,改为“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兴国工农兵代表会议下政府所有”。这一转变说明了
A. 当时党内“左”倾思想的泛滥
B. 共产党保护农民阶级的利益
C. 共产党的土地政策尚未成熟
D. 根据地的革命形势日趋严峻
中国近代有学者提到:在生物界里,开放的“四达之地”的物种,有较强的竞争力,而与世隔绝的“孤悬岛国”的物种,一旦有“外种闯入,新竟更起,往往年月以后,旧种渐湮,新种迭盛。此自舟车大通之后,所特见屡见不一见者也。”这一观念产生的社会影响是
A. 推动了日本明治维新的兴起 B. 冲击了夷夏大防的排外思想
C. 宣传了君主立宪的政体模式 D. 带动了民主革命意识的传播
一名官员在乾隆二十四年给皇帝的奏折中说:“近年以来,南北丝货腾贵,价值较往岁增至数倍……民间商贩希图重利出卖,洋艘转运,多至盈千累万,以至丝价日昂。”乾降皇帝谕旨宣布:“前因出洋丝斤过多,内地市价腾涌是以申明限制,俾裕官民织”。该谕旨反映的实质是
A. 政府限制出口数量平抑丝织品的价格 B. 政府希望扩大出口提高丝织品的价格
C. 政府推行闭关政策来稳定丝织业发展 D. 政府缩小丝织品出口满足民间的需要
李白以仙人自诩,诗作往往飘飘欲仙,人称诗仙;杜甫的政治抱负是“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人称诗圣;王维的诗清冷幽邃,远离尘世,人称诗佛。这一文化现象表明当时
A. 三教合一的趋势 B. 社会经济的繁荣
C. 天理人欲观对立 D. 佛学诗词的兴盛
根据学者许倬云的统计,春秋时期政要人物516人中出身寒微者135人,占总数的26%;到了战国时代,在713位政要人物中,出身寒微者243人,占总数的34%。对此现象出现原因的推断,正确的是
A. 宗族制度彻底瓦解 B. 世家大族向士族转化
C. 宗法制度开始下移 D. 私学教育的迅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