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列宁曾设想俄国二月革命后有和平发展的可能,后来却走了暴力革命道路。这主要是由于 ...

列宁曾设想俄国二月革命后有和平发展的可能,后来却走了暴力革命道路。这主要是由于

A. 《四月提纲》提出了革命任务

B. 临时政府的高压政策使革命丧失了和平发展的条件

C. 临时政府下令逮捕列宁,激起人民的愤怒

D. 布尔什维克党提出武装起义方针

 

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对游行的市民进行高压屠杀政策,发生了七月流血事件,证明和平发展已经不可能,故本题答案选B项;A项对应的是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过度,希望和平夺权,不符合题意;C项与走上暴力革命道路无关;D项是走上暴力革命道路的表现不是原因。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商鞅在《商君书·说民》中指出:“故贫者益之以刑,则富;富者损之以赏,则贫。治国之举,贵令贫者富,富者贫。”商鞅意在强调

A. 人民富裕有利于国家稳定    B. 抑制商业发展的合理性

C. 维持贫富均衡的重要性    D. 统治者应以严刑峻法治国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为什么欧洲的贸易和商品经济孕育了资本主义的萌芽而且后来显然促进了社会转型,使以土地为核心要素的农业社会演进到以资本为核心要素的工业社会?这应该是农业、手工业、商业、城市和地理环境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一方面,自11世纪以后,欧洲农业耕作技术与生产率得到大幅度提高,11至13世纪的拓边殖民运动也使得耕种面积不断扩大,从而保障了人口数量的迅速增加;另一方面,14世纪中期前,欧洲人口对土地的压力一直存在,农业技术的进步节省了劳动力,使得一部分人从旧有的土地经营中摆脱出来,人口开始大量流动,从而带来了商业贸易的机会,而商业的复兴刺激了城市的兴起。“因而我们认为中世纪市场经济的发展与扩张,是对因人口增长而变成可靠的专业化和贸易所带来的机会的直接反应。”

——摘编自萧国亮等编著《世界经济史》等

材料二由宋元至明清,中国人口数量呈波浪式上升趋势,与此同时土地利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一方面出现了各种类型的田地,另一方面也不断开辟边疆、山区和海岛。清代江西、湖广、广东、四川、陕西、贵州等地的破产流民源源不断进入川、陕、楚三省边界地区,于是“老林渐开”,“可种之土愈广”,且“多资木箱、盐井、铁厂、纸厂、煤厂、佣工为生”,促进了手工业的发展。商业方面,中国古代社会一直存在着为交换目的而进行的商品生产,但规模都不一定很大。与此同时,大量非商品生产者的产品进入市场交换,从而带动了商业的繁盛。明清时期,中国江南和东南沿海个别城市或某些山区的手工业部门中首先稀疏地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并缓慢增长,逐步渗透到农业经济领域中。19世纪中期以后,外国机制商品开始涌入,中国传统耕织结合的自然经济基础被逐步瓦解。

——摘编自郑学檬《简明中国经济通史》等

根据材料一、二,比较欧洲和中国人口增长所产生影响的异同。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后欧洲和中国社会经济的不同走向,并分析原因。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传统的美国学派认为,“冷战”是由苏联引起的,苏联热衷于获得领土,尤其是征服东欧领土。如果苏联没有表现出这种倾向,美国将有可能退回到战前的孤立主义状态。……美国采取遏制苏联扩张的政策是正确的。如果没有美国主动的遏制政策,苏联将继续在欧洲、中东和亚洲扩张。

——摘编自赵菊玲《战后世界格局五十年)

根据材料一,简要评述美国学者关于“冷战”起源的观点。

材料二戴高乐主义的根本立足点是实现欧洲联合。戴高乐多次谈到法国在欧洲统一中的作用,认为欧洲的复兴必先有法国复兴。为此,法国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努力:坚持发展法国独立的核力量,1960年,法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果断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组织,积极发展独立的军事防卫体系。戴高乐认为,美国不能包办欧洲对苏政策。欧洲,特别是法国,应该发挥独立作用。1960年3月,戴高乐邀请赫鲁晓夫全家访法,会谈时提出“缓和、谅解、合作”的政治主张。戴高乐十分重视法德关系,认为法德和解和联盟是欧洲联合的基础,可以保障欧洲政治的独立性。

——摘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戴高乐主义的特点。

材料三当前的国际政治中,在某些特定的场合和问题上,发展中国家仍然可以团结起来发挥决定性的作用。政治多极化的真谛应是:世界是丰富、复杂和多样化的,世界上的事只能由各国人民共同来管,不能由一个超级大国搞一言堂。

——摘编自张毅君《全球化与多极化、单极化、美国化》

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不同实力的国家应如何合理参与国际事务?

 

查看答案

阅读关于辛亥革命的资料并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对于辛亥革命史的研究,出版于20世纪20年代以前的各种文集、翰墨、资料、史籍谱传、回忆录之类,大多属于史事记述,粗疏浅薄。及至30年代,辛亥革命史基本上被纳入国民党党史范畴,许多史书削足适履,掩饰涂改,以致往事面目全非。从1956年下半年到1957年上半年,有关孙中山和辛亥革命的文章已发表200余篇之多。1958—1960年顿形冷落,发表的有关孙中山的应景文章不过十来篇。“文革”期间把辛亥革命的历史歪曲得面目全非,正常的学术研究被迫完全中断。1979年11月,在广州举办了“孙中山与辛亥革命学术讨论会”。到会代表145人,其中有美国、日本和香港地区学者,开中国大陆举办辛亥革命国际性学术会议之先声。人们深情地称之为“春天里的第一只燕子”。有关孙中山思想研究的专著多种,亦有作者各自的独到见解与体系。对章太炎学术思想的深入探讨,丰富了辛亥革命史研究的内容。这以后,重要人物文集、重要档案文献、重要专题资料以及各省、市有关辛亥革命的文史资料也陆续印行。《日本外交文书选译——关于辛亥革命》《英国蓝皮书有关辛亥革命资料》等中译本也相继问世,我国辛亥革命史研究呈现空前的繁荣。

——据章开沅《50年来的辛亥革命史研究》整理

据材料概括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对于辛亥革命史的研究呈现出哪些新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

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影响历史研究的因素有哪些?

 

查看答案

从多种材料中提取历史信息是历史学科强调的重要能力之一。下图为伦敦、纽约、上海城市人口变化示意图(以千为单位)

下列四位同学中对此图的信息提取错误的是

A. 甲:伦敦的城市化起步早水平高

B. 乙:纽约的城市化起步晚发展快

C. 丙:上海的城市化起步晚水平低

D. 丁:三个城市的城市化速度呈下降趋势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