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周本纪》记载:公元前841年,“国人暴动”,周厉王出逃。“召公、周公二相行政,号曰‘共和’。共和十四年,厉王死于彘。太子静长于召公家,二相乃共立之为王,是为宣王。”这里的“共和”指的是
A. 最高统治权由多人共同掌握 B. 多位大臣共同辅佐君王
C. 君主与大臣共同掌握政权 D. 建立奴隶制贵族共和国
依据相关知识判断:六部最高首长的官阶由正三品提高到正二品,六部成为平行的帝国最高行政管理机关应发生在
A. 秦朝“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 B. 唐设官分职,实现政务机构多元化
C. 明裁撤中书分庶务,“君相合一” D. 清代内阁之外别设军机处掌理政务
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一败一成,就中日两国进行社会变革的内部条件而言,是由于( )
①中国的封建制度具有特殊的稳定性,对社会变革的阻力比日本大②中国未能如日本那样形成强有力的政治力量③中国的维新变法缺乏人民群众反封建斗争的配合④中国的变法是依托旧政权进行的,未发生权力中心的转移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美国人马士在《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中说道:“维新党的计划太轻率了,太危险了,每一个步骤都需要一位强者的勇气……皇帝的方向是正确的,但是他的顾问康有为和其它人等都缺乏工作经验,他们简直是以好心肠扼杀了‘进步’。”此处“皇帝的方向”是指( )
A.实现政体改革,顺应民情
B.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
C.实现变法图强,救亡图存
D.加强中央集权,实现同光中兴
1855年,日本学者吉田松阴公开宣称:“一旦军舰大炮稍微充实,便可开拓虾夷,晓喻琉球,使之会同朝觐;责难朝鲜,使之纳币进贡;割南满之地,收台湾、吕宋,占领整个中国,君临印度。”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对外扩张的道路
B.成为日本以后对外扩张的“路线图”
C.日本很早制定了征韩侵华的“大陆政策”
D.日本政府发动甲午战争蓄谋已久
列宁说:“如果总的看一看1861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那就必然会承认,这种改变是封建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道路上的一步。这不仅从经济观点来看是正确的,而且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这表明农奴制改革
A.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障碍
B.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
C.促进了俄国的近代化
D.阻止了革命在俄国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