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新乐府运动,是由唐中期诗人白居易、元稹等所倡导的一场诗歌革新运动。“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非求宫律高,不务文字奇。惟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总而言之,为君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也”。“其辞质而径,欲见之者易喻也。其言直而切。欲闻之者深诫也。其事核而实,使采之者传信也。其体顺而肆,可以播于乐章歌曲也”。白居易、元稹诗歌理论,基本上来自汉儒。《诗大序》(两汉时期诗学的重要文献,是对儒家“诗言志”学说的较为系统的阐发和总结)中说,所谓诗,可以观盛衰,可以“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关教化,移风易俗”,这是白居易、元稹诗歌的主要思想渊源。立足于儒家诗教理论,白居易全面否定以往突破儒家诗歌理论的诗歌创作,他把《诗经》以下一千多年的诗歌发展史描绘为一部“诗道崩坏”、每况愈下的历史,屈原、陶渊明、李白等人光照千古的诗作均因未直接描写时事、进行美刺劝惩而被加以贬抑……新乐府诗的创作不免会触动到权贵人士,因此在推展上并不顺利。元和十年(815年),白居易遭谤被贬,远谪江州,新乐府运动也因之受挫。
——摘编自冯天瑜《中华文化史(下)》
(1)请回答:根据材料概括唐中期新乐府运动对诗歌的改革方向。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新乐府运动进行评价。
阅读下表,从“思想与社会进步”的某个侧面,选出至少2个关键词,提炼一个主题,并对该主题进行简要阐释。(要求:主题立意明确;关键词选择准确,可追加关键词;文字说明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托古改制 | 经世致用 | 师夷长技 | 中体西用 | 变法图存 |
三民主义 | 实业救国 | 民主与科学 | 尊孔复古 | 马克思主义 |
思想的产生与社会的变动有着密切的关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秋时代社会剧烈变动,各派政治力量大分化大改组,社会中不尽如人意的弊端暴露无疑,思想家们力图提出稳定社会和安抚人心的原则,出于对现实的不满,他们不是向前看而是向后看,复古与怀旧成为一股思潮。
——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二汉武帝元光元年策试贤良诏问:【朕】永惟万事之统……欲问大道之要,至论之极。(董仲舒)对曰:“古之王者南面而治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
——班固《汉书·董仲舒传》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思潮的代表人物及相关主张。
(2)据材料二概括董仲舒应对汉武帝“大道之要,至论之极”的主要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汉代开始,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法、儒思想的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某学者指出,理学的基本目的是如何使人的生活超越平庸而达于圣人境界,还原做人的尊严,在日常生活中体现出生命的神圣价值。这揭示出宋明理学:
A. 引领人们追求高雅的生活 B. 改善人心以提升内在价值
C. 促进人们去关注现实生活 D. 具有朴素的人文主义精神
在宁波天一阁展出的一件清代麻布坎肩,上面密密麻麻地写满了科举考试中以四书五经为题的科举范文4万余字。据考证,这是当年一个考生在科举考试时用来抄袭的作弊工具,这件坎肩作弊衣是复制品。材料表明:
A. 明清时期科举制度走向衰落 B. 科举考试不能选拔真正优秀人才
C. 考四书五经易产生作弊 D. 科举制并不是完全公平公正的
假设有人在王安石变法时期参加科举考试,应准备的考试内容是
①诗赋词章 ②儒家经典 ③经义策论 ④《四书章句集注》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