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下列要求。 材料:各大国军火生产1940~...

【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下列要求。

材料:各大国军火生产1940~l943年单位:10亿美元(1944年币值)

 

1940

1941

1943

英国

苏联

美国

3.5

(5.0)

(1.5)

6.5

8.5

4.5

11.1

13.9

37.5

同盟国总计

3.5

19.5

62.5

德国

日本

意大利

6.0

(1.0)

0.75

6.0

2.0

1.0

13.8

4.5

轴心国总计

6.75

9.0

18.3

 

 

——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l)根据材料归纳同盟国和轴心国军火产量变化的特点。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轴心国在1943年军火产量增长的原因。

 

变化特点:同盟国和轴心国军费总量都得到增长;同盟国由落后变为领先;美国的增长量最大;德国投入的军费总量在轴心国中的比重最大 原因:德国在斯大林格勒战役和北非战役的失利刺激了军费增长;日本在太平洋战场与美军的激烈较量 【解析】变化特点:根据图表数据看出:同盟国和轴心国军费总量都得到增长;同盟国由落后变为领先;美国的增长量最大;德国投入的军费总量在轴心国中的比重最大 原因:1943年军火产量增长说明战争形式很激烈,联系二战在1943年的各战场的进程分析回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下列要求。

日本明治维新和中国戊戌变法是19世纪晚期中日两国应对各自民族危机,进行的救亡图存运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戊戌变法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由传统走向现代的系统方案。……倡导博爱、平等、自由、人权。这些思想观念并没有因戊戌变法的失败而消失其影响,相反,更加深入人心。……构成了中国现代化的逻辑的起点。

——颜炳罡《戊戌变法与中国现代化进程》

材料二:日本明治政府曾以公历取代农历,元旦代替春节,改革服饰、发式和饮食习惯等。一开始,“欧化”铺天盖地。但是,这样的“欧化”很快被“日本化.回潮所压倒,尤其是思想界。……被称为日本“资本主义之父”的涩泽荣一,则从《论语》里寻找儒家伦理与资本主义的结合点,提出了著名的“论语加算盘”即“道德经济合一”论,这种社会大转型过程中的文明与文化“离异”与“回归”现象,在东亚具有普遍性。

——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l)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说明戊戌变法作为“中国现代化的逻辑起点”理由。

据材料二,概括日本明治维新期间社会转型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要求。

材料一:各种法定的礼仪在照常举行,但是皇帝已经不再出席。高级的职位出缺,他宁可让它空着而不派人递补,……臣僚们抗议的奏章不断向他提出,他也不加答辫。……于是有良心的官员觉得无法执行他们的任务,只好提出辞呈。万历以同样的态度对付这些辞呈,既不援例慰留,也不准离职。有的官员在忿怒之余径自挂冠而去.吏部建议对他们追捕而加以宪问,万历同样还是置之不理。

——黄仁宇《万历十五年》

材料二:康熙16岁开始亲政,在位61年。其在康照五十四年(1715年)的自述中,描绘了当皇帝的另一番滋味:子年将七旬,在位五十余载,天下粗安,四海承平。虽未能移风易俗,家给人足,但孜孜汲汲,小心谨慎,夙夜未敢少懈,数十年来,殚心竭力,有如一日,岂仅劳苦二字所能概括?……若为帝王,仔肩甚重,无可旁诿,岂臣下所可比拟?巨下可仕则仕,可止则止:年老致政而归,抱子弄孙,犹得优游自适。为君者勤劳一生,了无休息。……身当墓年,每览老臣致仕之奏,未尝不流涕。尔等有退休之时,联何地可休息耶?

——萧一山《清代通史》

结合材料与所学的相关知识,围绕明清两位皇帝的不同表现,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查看答案

国家的实力有两种,一种是硬实力,指国家的经济、军事等实力;另一种是软实力,指国家的文化价值观念、社会制度等实力。阅读下列材料,同答问题。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开创了中华文化的灿烂源头,儒重人道,道重天道,墨重科技,相得益彰,互补生辉;国家统一、民族融合营造了中华文化繁荣和五千年文明不间断的良好氛围,北魏之鲜卑、辽之契丹、金之女真、元之蒙古、清之满族,都与汉族文化交融会通、包容共进。……公元前后的三四百年间,儒学文化就传到了朝鲜半岛、日本和越南北部地区,逐渐形成了东亚儒学文化圈。至明末清初,前来中国交流的欧洲宗教人士、学者、商人和一些官员、使节,既向中国传播“西学”,又把“中学”带回欧洲,把中国历史文化典籍如《诗经》《易经》《大学》《中庸》《老子》《论语》等翻译成拉丁文本。另一方面,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在日渐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也给包括儒学文化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以借鉴和营养。明末,利玛窦等西方传教士以科学为传教工具,引进了古希腊哲学、伦理学、语言学、逻辑学、地理学、医药、数学、生物学及美术、音乐、建筑、水利等,都给中国传统文化以积极的影响。

——摘编自仲呈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

材料二:近代以来,中国遭遇了前所未有的重创,中国人痛定思痛摘,开始了一场前无古人的文化反思,得出的结论是中国的失败很大程度上要归因于中国文化。近代以来的文化变革运动多以否定中国文化为前提,这对于开放学习,特别是向西方学习是有积极意义的,但是长期观察我们便会发砚,这种文化变革运动对于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发挥,也起到了阻碍作用。

——摘编自孟宪实《传统文化:中国文化软实力之源》

材料三:英国史学家汤因比和日本学者池田大作的对话集《展望21世纪》中有这样的评论:“(中国人)比世界任何其他民族都成功地把几亿民众,从政治文化上团结起来。他们显示出这种在政治上、文化上统一的本领,具有无与伦比的成功经验。”正是在国家统一、民族融合的大背景下,中华文化才能生生不息、不断发扬充大。

——摘编自张岂之《文化自信的深厚历史底蕴》

(l)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古代文化软实力的表现及其原因。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近代中国在文化变革方面的实践及对中国传统文化软实力的影响。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当今提升文化自信的途径。

 

查看答案

下图是《纽约时报》在20世纪60年代前后部分新闻的标题,从中反映出

新闻标题

时间

外蒙古试图赶上20世纪的发展

1959年8月3日

民间音乐在肯尼亚衰颓

1959年11月8日

埃及学生要刷牙,学校免费提供牙刷和牙膏

1960年7月2日

巴布亚人离开石器时代

1960年7月l日

牧童上了开罗的电视

1962年11月25日

电视的影响在日本扩大

1967年8月17日

西贡姑娘的服装用超短裙代替了袄代

1969年3月31日

 

 

A. 资本扩张的加速趋势    B. 不同文化背景的多样化趋势

C. 文明的同质化趋势    D. 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查看答案

列宁在十月革命后提出一个著名的公式:苏维埃政权+普鲁士的铁路管理+美国的技术和托拉斯组织+美国的国民教育……=社会主义。这表明    

A.列宁突破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传统理论

B.列宁主张利用资本主义国家的进步因素建设社会主义

C.列宁已经认识到了计划和市场的本质

D.列宁意识到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错误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