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把为学者(儒家)、言议者(纵横家)、带剑者(墨家侠者与侠客)、患御者(怕被征调作战的人)、工商买卖者等称为“五蠹”,这是因为他们( )
A.不利于加强思想上的大一统 B.无益于百姓生计、人心安定
C.不利于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 D.无益于国家富强、君权巩固
在中国古代,褒扬官员德行和政绩,往往称其人为“民之父母”,官员亦以“为民父母”“爱民如子”作为执政的理想境界。这一现象反映出
A.宗族关系已成为执政的基础
B.“家天下”观念的政治影响
C.官员考核主要依据民本思想
D.官民之间具有共同政治诉求
一位先秦思想家这样评论两位政治人物:齐桓公致力联系诸侯,设法合作维系传统封建秩序,是个执守正道的国君。晋文公虽协助周王定乱,却僭越礼制,想仿行天子的礼仪,是个诈谋的国君。这位思想家的评论所体现的理念是( )
A.以法治国 B.兼爱非攻
C.无为而治 D.克己复礼
孔子主张人在修养的过程中,其来自内部的自由、自律和来自外部的他由、他律,应当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孔子主张的“他律”指的是( )
A.君主意志 B.“爱人”之心
C.内心自省 D.礼乐规范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回答下列要求。
材料:(贞观四年,就如何处理东突厥的政策问题,磨太宗与君臣进行了一番争论)朝士多言:“北狄自古为中国患,今幸而破亡,宜悉徒之河南兖、豫之间,分其种落,散居州县,教之耕织,可以化胡奴为农民,永空塞北之地。”礼部侍郎李百药以为“突厥虽云一国,然其种类区分各有酋帅,今宜因其离散,各即本部署为君长,不相存属。过分则弱而宜制,势敌则难相吞灭,各自保全,必不能抗衡中国。仍请于定襄都护府为其节度使。此安边之策也。”温彦博以为“徒之于河南兖、豫之间.则乘违物性,非所以存养之也。请准汉武故事,直降匈奴与塞下,全其部落,顺其土俗,使为中国幸蔽,策之善者也。“……彦博曰”王者之于万物,天翻地载,靡有所遗,今突厥穷来归我,乃何弃之而沉不受乎!孔子曰有教无类。欲救其死亡,授以生业,教之礼仪.数年以后悉为吾民,选其酋长,使入宿卫,畏威怀德,何后患之有?“上卒用彦博策,处突厥降众。上戒之曰:”……今令尔为都督,尔宜善守中国法,勿相侵扰,亦欲中国久安,亦使尔宗族永全也。”
——《资治通鉴》
请回答:(l)根据材料,归纳提炼材料中的“民族政策”观点。唐太宗处理东突厥问题采取了什么办法?有何历史作用。
你如何评价唐太宗的民族政策。
【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下列要求。
材料:各大国军火生产1940~l943年单位:10亿美元(1944年币值)
| 1940 | 1941 | 1943 |
英国 苏联 美国 | 3.5 (5.0) (1.5) | 6.5 8.5 4.5 | 11.1 13.9 37.5 |
同盟国总计 | 3.5 | 19.5 | 62.5 |
德国 日本 意大利 | 6.0 (1.0) 0.75 | 6.0 2.0 1.0 | 13.8 4.5 — |
轴心国总计 | 6.75 | 9.0 | 18.3 |
——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l)根据材料归纳同盟国和轴心国军火产量变化的特点。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轴心国在1943年军火产量增长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