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明清时期,漕运是国家重要经济命脉。明初规定岁以湖广、江、浙等八省本色漕粮运抵京畿...

明清时期,漕运是国家重要经济命脉。明初规定岁以湖广、江、浙等八省本色漕粮运抵京畿充裕国课。明中叶后,逐步改行漕粮折银。这一变化有助于

A. 维护小农经济稳定    B. 减轻百姓赋税负担

C. 促进货币经济发展    D. 强化对地方的控制

 

C 【解析】据材料“明中叶后,逐步改行漕粮折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中叶后商品经济发展,白银成为广泛流通的货币,改行漕粮折银有利于货币经济发展,故C选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小农经济,故A选项错误;改行漕粮折银不等于免除漕银,故不能减轻百姓赋税负担,故B选项错误;材料与强化地方控制无关,故D选项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解题的前提条件是准确提取关键信息“改行漕粮折银”,应该正确理解漕粮折银体现了白银的流通作用,属于货币经济的发展,如果不能找到该信息,或受到其它信息的干扰,就容易错选其它选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唐后期至宋代,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进一步发展,土地兼并和土地买卖频繁。南宋叶适记载说“民自以私相贸易,而官反为之司契券而取其直。”材料主要反映了   

A. 宋代租佃关系不断发展

B. 佃农之间土地买卖频繁

C. 地权所有者在土地买卖中获利

D. 政府维护地权流转

 

查看答案

北魏时,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总结出一套个体农户农副兼营的精耕细作农业模式,反复强调农户不要过度扩大耕种面积,“宁可少好,不可多恶”。这表明

A. 精耕细作的目的是追求农业收益的最大化

B. 精耕细作农业遏止了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

C. 个体农户为主体的耕作模式限制农业的进步

D. 人口与土地的尖锐矛盾导致耕作模式的转变

 

查看答案

春秋战国时期地方官要对所掌户籍和赋税造册“上计”中央,以查考其政绩。秦朝对人口的管理和控制进行了改革,不仅按不同情况区分户籍,还确定了户口的什伍编制方式等,为历代所沿用。此举表明

A. 实行了重农抑商的政策    B. 户籍是征收赋税的依据

C. 对人民的管理日益加强    D. 开始有了户籍管理制度

 

查看答案

《管子.乘马》载:“均地分力,使民知时也。……与之分货,则民知得正矣;审其分,则民尽力矣。是故,不使而父子兄弟不忘其功。”可见管仲认为提高小农生产积极性的条件是(    )

A.推行“均田制”   B.承认土地私有 

C.实行“初税亩”   D.“相地而衰征”

 

查看答案

(《吕氏春秋》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的说: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 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

A. 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

B. 抑制了工商业的发展

C. 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

D. 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