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898年6月11日,清廷颁布《明定国是诏》,其中“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

1898年6月11日,清廷颁布《明定国是诏》,其中“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这说明戊戌变法

A. 侧重提倡务实之风    B. 兼具改良与革命的色彩

C. 试图通过妥协减少变革阻力    D. 与洋务运动的宗旨并无不同

 

C 【解析】试题分析:“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说明戊戌变法为了变革坚持“圣贤义理之学”为其根本,这就减少了变革的阻力,所以本题答案为C项;A项不符合材料信息;戊戌变法是改良,故B项错误;戊戌变法与洋务运动宗旨有根本不同,故D项错误。 考点:中国民主革命•戊戌变法•定国是诏 【名师点睛】本题以《明定国是诏》为切入点,考查考生对戊戌变法的理解和认识,意在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以及透过现象认识事物本质的能力。“说明类”的选择题的解答技巧是把握“现象——本质”的逻辑关系,关键是弄清逻辑关系。本题材料反映的现象是“圣贤义理之学”是根本,“博采西学以救空疏迂谬之弊。”,这实质上说明维新派为了推行变法采用了妥协的手段。“说明”类的选择题在新课标高考中比例比较高,老师一定指导学生多做训练。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颜炳罡评价某一历史事件时称其“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由传统走向现代的系统方案”,“倡导博爱、平等、自由、人权。这些思想观念并没有因(其)失败而消失其影响,相反,更加深入人心”“构成了中国现代化的逻辑起点”。他评价的是

A.新思想的萌发          B.《资政新篇》的提出

C.百日维新            D.辛亥革命

 

查看答案

近代学者杜亚泉指出,甲午以后国论一变,啧喷言政法者日众。……且吾更有说焉,设使吾国之士,皆热心于政治之为,在下则疾声狂呼,赤手无所展布,终老而成一不生产之人物;在朝则冲突竞争,至不可终日,果如是,亦毋宁降格以求,潜心实际,熟习技能,各服高等之职业,犹为不败之基础也。他认为( 

A.政治变革是经济发展的前提 

B.发展经济重于革新政治

C.政治改良与救亡图存相结合

D.普及职业教育是救国之本

 

查看答案

梁启超曾断言:“吾畴昔确信美法之民主共和制,决不适于中国,欲跻国于治安,宜效英之存虚君,而事势之最顺者,似莫如就现皇统而虚存之。”对其思想解读正确的是

A.极力维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B.否定了民主共和制度的进步性

C.推崇英国式的君主立宪制               D.体现了其托古改制的特点

 

查看答案

“作为这场革命指导理论的康有为政治思想也是以儒家教义为主导的封建文化中的一部分,只不过这一部分孕育了一定程度上的反叛精神”。“反叛精神”主要表现在

A. 否定君主制    B. 推翻清朝统治

C. 借助儒学宣扬革命理论    D. 要求建立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查看答案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曾出现三次高潮: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资本主义工业兴起;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地春天。这“三次高潮”都得益于

A. 清政府放宽民间办厂限制    B. 欧洲列强忙于“一战”

C. 近代民族资产阶级地位提高    D. 商品经济发展和自然经济的解体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