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要求。
材料一社会救济是中国古代历朝实施“仁政”的重要内容,主要依赖于政府财政。明初设养济院收孤苦无靠者,按月发口粮。明律规定:“凡鳏寡孤独及笃废之人,贫穷无亲属依倚,不能自存,所在官司应收养而不收养者,杖六十。”这是正律中首次纳入社会救济保障条款。清代的法律也有关于社会救济的规定,主要有灾荒救济,高龄老人养赡,设栖流所以收养流浪贫民,孝子节妇贫苦者救济,贫穷读书人救济等。
——摘编自邓云特《中国救荒史》等
材料二英国圈地运动开始后,偷盗者、乞讨者等日益增多,社会不安定因素急剧增加。1601年,英国颁布济贫法。救济办法因类而异,凡年老及丧失劳动力者,在家接受救济;贫穷儿童则在指定的人家寄养,长到一定年龄时送去做学徒;流浪者被关进监狱或送入教养院。1834年,新济贫法规定,有劳动能力的失业者必须进“贫民习艺所”,才能得到救济,而那里的条件比最低工资收入的自由劳动者还要恶劣得多。
——摘编自陈晓律《英国福利制度的由来与发展》
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中国明清时期救济制度和英国近代济贫制度实施的共同目的,并指出其救济方式的异同。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英国近代济贫制度相比,西方现代福利制度有哪些发展。
1875年以后,法国确立了共和政体,议会处于政治运行的中心,党派林立,内阁更迭频繁。1958年,戴高乐就任总统,修改宪法,规定总统拥有任命总理、解散议会等权力。这一政治体制的变化
A. 有利于政局稳定
B. 确立了总统国家元首的地位
C. 剥夺了议会的全部权力
D. 有助于两党制的形成
下图所示为苏联某一时期社会结构的前后变化。它集中反映了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影响 B. 新经济政策的结果
C. 斯大林模式的确立 D. 赫鲁晓夫改革的后果
19世纪60年代,总长超过3万英里的美国铁路有多种轨距。南部铁路轨距以5英尺居多,北部最普遍的轨距是4.9英尺,部分地区还采用6英尺、5.6英尺的轨距。这反映出当时美国( )
A. 尚未形成成熟统一国内市场 B. 铁路是经济增长的主导部门
C. 科技水平限制了制造业的发展 D. 战争破坏了基础交通设施建设
下表所示为1838年英国工业重镇利兹市各行业工种收入概况。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收入概况 | 工种数 | 典型工种例举 |
最高 | 9 | 机械安装工、枪炮制造工、铸铜工、机修工、铁模工 |
居中 | 16 | 印刷工、铁匠、石匠、初纺工、羊毛分类工、染匠 |
最低 | 6 | 裁缝、泥水匠、鞋匠、梳毛工、手织工 |
①工业革命促进人口职业机构的变动
②大机器生产使工人出现了新的分化
③“蒸汽”的力量催生出新的技术行业
④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影响了劳动力自由流动和选择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980年与1975年相比,我国粮食播种面积减少6.884万亩,总产量却增加674亿斤;棉花播种面积减少53万亩,总产量却增加652万担;油料作物和甜菜播种面积共扩大3626万亩,其总产量分别增加70%和150%。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农民生产自主权扩大
B. 农业生产技术有了革命性的改变
C.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完成
D. 国家取消对农副产品的统销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