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世纪七十年代,晚清顽固派的代表人物刘鸿锡在和日本特使谈到中日两国民众抗税偷税严重时说,英国是“无代表权不纳税”,纳税人通过议会掌握着国家政权,税收怎么用他们能做主,“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所以英国人不抗税。中日两国百姓没有权力,自然就不愿意交税。根据这则史料,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A. 刘鸿锡对英国政治制度缺乏深刻认识
B. 刘鸿锡闭目塞听,误以为日本也没有议会
C. 刘鸿锡对近代政治制度有较为清醒的认识
D. 刘鸿锡与日本特使对话时日本还没有开始明治维新
唐未至宋初,中国政坛有“不相南人”的说法。宋真宗以南方人王钦若为宰相,首开先河。此后担任宰相的南方人逐渐增多,到王安石变法时,提倡变法的熙宁新党,大多是南方人。下列各项对这一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A. 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带动文化重心南移 B. 支持变法的南方人比北方人多
C. 南方学风更加激进和开明 D. 理学由北向南逐渐传播
西汉武帝以侍中、尚书等组成内朝执掌国家决策大权,后又任命外戚卫青为大司马大将军,不但掌管全国军事,还进入内朝,参与政治决策,位在三公之上。武帝驾崩后,霍光以大司马大将军的身份正式作为内朝的领袖执掌朝政。从此,外戚担任大司马大将军,掌控内朝成为西汉惯例。下列对这种制度的理解正确的是
A. 霍光以后三公被剥夺了相权
B. 大司马大将军掌握决策权,西汉政府从文人政府转变为军人政府
C. 大将军卫青进入内朝后,皇权受到严重威胁
D. 西汉后期内朝逐渐成为外戚专政的工具
秦代中央政府行政工作由九卿具体执行,九卿如奉常《管宗庙礼仪》、郎中令(管宫警卫)、廷尉(管司法审判)、宗正(管宗室事务)、治粟内史(管财政税收)等;而唐代中央政府行政工作由六部具体执行,分为吏、兵、刑、户、礼、工六部。下列关于唐代制度与秦代制度的比较,说法正确的是
A. 秦代把行政工作分为九类,比唐代的六类更加严密
B. 唐代基本革除了秦代残留的贵族政治残余
C. 唐代的六部制相比秦代的九卿制强化了中央集权
D. 从九卿到六部,反映的是儒家思想对政治的影响加深
春秋时期,文武不分家。封君们平时担任民政长官,战时充任军队统帅。而战国时期军队就多由职业军官统率,名将如白起,李牧、赵奢,都专职打仗而不问政治,造成这种现象的最主要原因是
A. 职业军队取代了兵农合的民兵 B. 军事指挥学发展到专业化水平
C. 分封制的崩溃和郡县制的兴起 D. 儒家的教育忽视军事
儒家经典《春秋·榖梁传》中说,“上古者有四民:有士民、有商民、有农民、有工民。”下列各项对史料解读正确的是
A. 《春秋·榖梁传》的说法符合“上古”的实际情况
B. 材料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分封制的崩溃
C. 《春秋·榖梁传》中四民的排序说明儒家反对重农抑商
D. 儒家四民的划分体现了对军人的歧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