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程氏遗书》卷二载:“(二程)昔见周茂叔(周敦颐),每令寻颜子,仲尼乐处,所乐何事。”理学家重视“孔颜之乐”意在
A. 追求以仁为核心的主体自由 B. 发扬“格物致知”的治学精神
C. 弘扬理学的基本宗旨和精神 D. 重新构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体系
云梦秦简《封诊式》记载:“某里士五(伍)甲、、乙缚诣男子丙、丁及新钱百一十钱、容(镕)二合,告曰:丙盗铸此钱,丁佐铸。甲、乙捕(索)其室而得此钱容(镕),来诣之。”这表明秦代
A. 统一了铸币的形制和重量 B. 币制混乱引发社会纠纷
C. 货币的杂乱状态得到解决 D. 货币铸造权已收归政府
新航路开辟后,经济全球化不断向纵深发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市场、货币、人员、商品、物种和科技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要素,有学者认为,由于这些要素的推动,经济全球化起源于16世纪。
结合所学知识,选出市场、货币、人员三个要素,论证经济全球化起源于16世纪的观点。
材料二二战使美国的力量空前强大,为美国按照自己的价值观和政治经济利益的要求建立美国主导下的资本主义世界秩序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这一秩序的基础就是能够带来世界经济繁荣的所谓“全球自由经济体制”,其核心内容是各国按照比较优势原则从事国际贸易,输出或接受跨国投资,以此形成相互依存的世界体系,这种经济体系又必须由新的国际权力结构加以保障。
——岳建勇《全球时代的美国与中国》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为构建“全球自由经济体制”采取的措施及积极作用。
材料三自近代中国人被西方国家强行纳入全球化过程后,曾经坐失了一次又一次改变自己在世界经济体系中边缘地位的机会。┅┅1978年以后,中国新的现代化领导人面对全球化的发展趋势,紧紧抓住其为中国所提供的有利外部环境和宝贵发展时机,结束了与世隔绝状态,转变了经济发展模式,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主动加入到了全球化过程中。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978年以后,中国是如何主动加入到全球化过程的?
“文明的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今日中国应用发展的眼光,世界的眼光审视人类各种不同的文明模式。”
探究一中国的传统
中国发展模式的价值内容,源于延续几千年的政治传统。这种传统达到西方难以企及的历史高度:一是历史上强大的中央集权国家,而非欧洲那样由封建领主或教会掌握;二是高度的行政管理体制,官员由公正、普遍的考试制度选拔,而非西方或中东那样由世袭或门第操纵;三是政治对人民负责,体现“民本主义”。
——俞邃《关于“中国模式”之我见》
探究二雅典模式
“我们(雅典)的制度被称作民主政治,那是千真万确的,因为政权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而是在多数人手里。”
——《希腊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探究三英美模式
英国“光荣革命”(实际是一次改变)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设计。它在一个长期专制统治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这大概是改造专制制度以进行制度创新、摆脱专制的革命循环、走向长治久安的最完美的例子。这个例子对中国有意义,而美国在英国民主制度的基础上发展民主制度的历史对中国意义不大,因为中国不是像美国这类“没有历史的国家”。
——杨小凯《中国政治随想录》
请回答:
依据探究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政治传统的特点。
依据探究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雅典民主的特点。
“光荣革命”创造了什么完美的政治设计?该设计是如何有效控制“控制者”的?
美国是个“没有历史的国家”指什么?为了克服雅典民主政治的弊端,美国在政治制度上做出了哪些重大创新和改变?
古代中国劳动人民创造了高度发达的农耕文明。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农业谚语和诗歌反映了农民劳动生活及劳动人民对生产经验的总结:
谚语只要功夫深,土里出黄金。
诗歌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材料一的诗歌反映什么样的经济形态?据材料一,概括其特点。
材料二
根据材料二,指出古代中国农业发展的原因。
材料三明清时期,中国农耕文明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并分离出一些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异,这些变异带有向工业文明演进的趋向。
材料三中的“变异”指的是什么?这种变异是否演进为工业文明?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世界银行前首席经济学家约瑟夫·E·斯蒂格利茨认为:全球化并没有为世界上大多数穷人服务,也没有为环境服务,更没有为全球稳定服务。约瑟夫·E·斯蒂格利茨得出这一结论的依据之一是
A. 全球化增加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风险 B. 全球化促进了世界经济格局多极化
C. 全球化推动了世界贸易规范化 D. 全球化促进了国际资源的优化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