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明成祖于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七月病死于榆木川。同年八月,仁宗朱高炽'即位。朱高炽'一反其父的所作所为,采取了与民休息的政策。仁宗—上台,施行“恤民之政”宣布停止北征、宫使采买、营建工程及西洋宝船等劳民伤财之举。仁宗以杨荣、金幼孜、杨士奇、黄淮等正三品官员兼任大学士。其后,仁宗又复设官品高达一品的公孤官虚衔,并授之以内阁大学士,使阁臣的权位远远高过部权。宣德时,阁臣已获得票拟权,开始直接参预处理国家政事,阁权已相当于相权。仁宗即位三月,即下诏礼部将“建文诸臣家属在教坊司、锦衣卫、浣衣局及习匠、功臣家为奴者,悉宥为民,还其田土”。这也成为仁宣两朝推行文官政治的一个辅助措施。仁宗时,还平息了与北部边疆鞑靼部、兀良哈部的战端,恢复了往来边市贸易。尽管仁宗在位时间甚短,但其所施行的政策却为宣宗一朝所继承,以致后代史学将这一时期称之为“仁宣之治”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指出明仁宗改革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仁宗改革的意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在托克维尔看来,民主首先意味着身份的平等。他眼中的民主化的过程不仅仅限于政治领域,而是一场从政治、法律民情。社会构成,直至个人的思想、情感、文化等几乎一切领域内的广泛而深刻的变化。然而托克维尔本人又是一个贵族,对法国大革命尤其是人民直接参加暴力革命的反思,使他多次表白,他并不热爱民主,他无比崇尚的是自由。这种“贵族本能”使他敏锐地意识到现代民主所潜在的那种“盲目的本能”,即现代民主有可能在社会秩序和个体精神自由两个层面上造成扭曲。
——摘编自《托克维尔文集》
根据材料并结合世界史的相关史实,围绕“民主与自由”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选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12世纪的前半叶,当(南宋)朝廷刚迁都杭州的时候,该城的规模很可能与中国的其他省城相去无几。1126-1138年间,北方诸省的移民潮使得居民人数突然猛涨……尽管兴建了大量房屋,住房问题还是未能解除。13世纪中叶,城区已布满建筑物,街面和巷道互相接通……建筑用地极端缺乏,而人口又在增加,势必要求建筑多层的楼宇……鲍南丁的笔录有时说到10层的房子,有时每座房子居住10户人家。不管房屋是公产还是私产,租金都是按月交付。那些属于国家的房子由一个特设的机构——楼店务管理。我们不了解房租的数额,但既然房屋缺乏,而朝廷又屡屡颁令宽限交租的日期,就可以假定房租是沉重的负担。
——摘编自【法】谢和耐《蒙元入侵前夜的中国日常生活》
材料二当一个古老的文明国家这样从工场手工业和小生产向大工业过渡,并且这个过渡还由于情况极其顺利而加速的时期,多半也就是“住宅缺乏”的时期。一方面,大批农村工人突然被吸引到发展为工业中心的大城市里来;另一方面,这些旧城市的布局已经不适合新的大工业的条件和与此相应的交通。正当工人成群涌入城市的时候,工人住宅却在大批拆除。于是就突然出现了工人以及以工人为主顾的小商人和小手工业者的住宅缺乏现象。在一开始就作为工业中心而产生的城市中,这种住宅缺乏现象几乎不存在。例如曼彻斯特、布莱得弗德、巴门一爱北斐特就是这样。相反,在伦教、巴黎、柏林和维也纳这些地方,住房短缺曾经具有急性发作的形式,且现在多半还像慢性病似的继续存在着。
——摘编自恩格斯《论住宅问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南宋杭州出现住房紧张现象的背景及对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西方住房缺乏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海外支出费用激增,国内黄金储备急剧减少。与此同时,西欧和日本却出现了美元过剩现象。这可以用来说明
A. 国际金融体系失去了稳定性 B. 美元的价值逐渐下降
C. 美日欧形成三足鼎立的格局 D. 美国经济实力逐步下降
1999年10月,英国议会两院经过激烈辩论,最终通过《上院法案》及其修正案,取消了所有世袭贵族拥有的作为上院议员的特权。这表明英国
A. 代议制民主发展落后 B. 专制制度的残余已经消灭
C. 修补政治体制的缺陷 D. 民众获得了参政议政权利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在以文学艺术的表现形式反映时代精神的新思想的同时,又特别重视继承和利用在中世纪遭到摧残的古希腊罗马的“世俗文化”,并以此作为反对封建神学的思想武器。这反映出
A. 人文主义者反封建的软弱性 B. 文艺复兴摧毁了神学世界观
C. 古希腊罗马文化有反专制色彩 D. 文艺复兴歌颂自然与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