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读书人无论在位与在野都敢于品评朝政,力争“正君心”“得君行道”,但明代知识分子很少议论时政,王阳明就要求门人恪守“君子之思不出其位”。这主要由于明代
A. 中央集权的空前加强 B. 程朱理学统治地位的确立
C. 商品经济的空前繁荣 D. 政治生态环境的严重恶化
唐代有很多描绘商人生活的诗篇,如元稹的《估客乐》和刘禹锡的《贾客词》等,大多极力渲染商人和农民的苦乐之别。而到了宋代,文学作品更多宣传的是商人和儒生的苦乐之别。由此可见,宋代
A. 社会价值取向发生变化 B. 财富多寡决定人的社会地位
C. 儒学的义利观遭到颠覆 D. 政府政策变化提升商人地位
东汉时女子赵娥砍死杀父仇人后“诣县自首”,县令尹嘉钦佩赵娥的孝行,但又因国法“杀人者死”而犯难,拒绝受理此案,并辞官而去。最终汉灵帝下旨,免去赵娥的死罪,还封她为“孝女”“烈女”。这反映了当时
A. 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激化 B. 注重礼法矛盾的调和
C. 地方官员懒政现象突出 D. 执法行为具有随意性
自殷周以来,中国古代宗族制度经历了先秦典型宗族制、秦唐间世族(士族)宗族制、宋元间大官僚宗族制、明清绅衿富人宗族制。这一变化表明,中国古代宗族制度
A. 社会功能逐渐减弱 B. 政治功能趋向增强
C. 主体呈平民化趋势 D. 始终坚持儒学主导
【加试题】布达拉宫既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也有着高超的建筑艺术成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贞观十五年(641年),太宗以文成公主妻子,……及与公主归国,谓所亲曰:“我父祖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多。当为公主筑一城,以夸示后代。”……公主恶其人赭面,弄赞令国中权且罢之,自亦释毡裘,渐慕华风。仍遣酋豪子弟,请入国学以习《诗》《书》。
——《旧唐书·吐蕃上》
材料二布达拉宫依山垒砌,群楼重叠,殿宇嵯峨,气势雄伟,……红、白、黄三种色彩的鲜明对比,分部合筑、层层套接的建筑型体,都体现了藏族古建筑迷人的特色。布达拉宫是藏式建筑的杰出代表,也是中华民族古建筑的精华之作。布达拉宫的建筑艺术,是数以千计的藏传佛教寺庙与宫殿相结合的建筑类型中的最杰出的代表,在中国乃至世界上都是绝无仅有的例证。
——唐语《布达拉宫建筑初探》
(1)根据材料一概括松赞干布筑城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蕃和亲对西藏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布达拉宫具有的建筑特色。结合所学知识,各举两例说明“藏式建筑的杰出代表”和“中华民族古建筑的精华之作”的具体表现。
【加试题】铁路是近代西方工业文明的产物,孙中山先生很早就重视中国的铁路建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列是孙中山关于铁路的一些言论:
“今日之世界,非铁道无以立国。”
“交通为实业之母,铁道又为交通之母”
“地方之苦乐,可以铁道之远近计之。”
(修建铁路)“则为保障统一之真实,盖中国统一方能自存也。”
——摘编自《孙中山与铁路》
材科二“吾国向来闭关自首,深绝因拒,故当铁路萌芽之时,人民则惊疑,政府则顾虑,遂致买而拆卸之,弃其铁路于孤岛。……及后知铁路之不能不筑矣,而犹有拒外资,争路权之事,然以国力不胜,资本缺乏,争之不得,则路机与主权并落于列强之手。”
——摘编自《孙中山全集》
(1)有人说:“中国政治革命始于铁路问题”,你如何理解?根据材料一阐述孙中山提出的大规模修建铁路的理由。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最终未能完成铁路修建宏愿的具体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