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战败之后,满族人士寿富、盛昱等人的言论已超越“满汉畛域”,呼吁各民族团结御侮;民国建立后,人们有意识使用“中华”一词来命名各种事物,政党、团体等都是如此;五四时期,“中华民族”概念更是贯穿于言论和行动中。这体现了
A. 满汉民族差异已经消失 B. 近代思想与社会政治具有联动性
C. 政权变更引发民族认同 D. 资产阶级政党主导了思想的变迁
下图为中国近代某一时期设立厂矿的趋势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 商品经济基本取代了自然经济的主导地位
B. 辛亥革命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一些障碍
C. 外国对华的资本输出逐渐减弱
D. 清末新政推动了民族工业发展
宋代读书人无论在位与在野都敢于品评朝政,力争“正君心”“得君行道”,但明代知识分子很少议论时政,王阳明就要求门人恪守“君子之思不出其位”。这主要由于明代
A. 中央集权的空前加强 B. 程朱理学统治地位的确立
C. 商品经济的空前繁荣 D. 政治生态环境的严重恶化
唐代有很多描绘商人生活的诗篇,如元稹的《估客乐》和刘禹锡的《贾客词》等,大多极力渲染商人和农民的苦乐之别。而到了宋代,文学作品更多宣传的是商人和儒生的苦乐之别。由此可见,宋代
A. 社会价值取向发生变化 B. 财富多寡决定人的社会地位
C. 儒学的义利观遭到颠覆 D. 政府政策变化提升商人地位
东汉时女子赵娥砍死杀父仇人后“诣县自首”,县令尹嘉钦佩赵娥的孝行,但又因国法“杀人者死”而犯难,拒绝受理此案,并辞官而去。最终汉灵帝下旨,免去赵娥的死罪,还封她为“孝女”“烈女”。这反映了当时
A. 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激化 B. 注重礼法矛盾的调和
C. 地方官员懒政现象突出 D. 执法行为具有随意性
自殷周以来,中国古代宗族制度经历了先秦典型宗族制、秦唐间世族(士族)宗族制、宋元间大官僚宗族制、明清绅衿富人宗族制。这一变化表明,中国古代宗族制度
A. 社会功能逐渐减弱 B. 政治功能趋向增强
C. 主体呈平民化趋势 D. 始终坚持儒学主导